《四川民俗》与民间文化保护工程
去年,李明先生编著的“国家‘十五’规划重点图书”《四川民俗》,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问世了,这是对中国民间
(本文共1页)
阅读全文>>
-

- 山东大学
民俗学史是民俗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重视对民俗学史的研究,特别是新时期民俗学史的研究。我国新时期民俗学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大约7年的时间。1978年到1985年为民俗学恢复和起步阶段。这个时期,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各地开展了地名志、地方志的撰写与田野调查,民俗学基本理论著作的问世,都为社团组织的发展与基层民俗学队伍形成,为新时期民俗学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1986年到1993年为民俗学稳步发展阶段。“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地方经济发展模式为民俗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民俗旅游与民俗学的应用性研究,包括民俗学研究的当下意义、民俗经济价值、民俗旅游开发与民俗文化保护、民间文化艺术的商品化等问题,得到了学科理论上的重视。1994年到2000年为民俗学蓬勃发展高潮阶段。文化建设、文化产业和传统文化弘扬为民俗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其他相关学科也大量介入民俗研究领域,国际合作研究的项目、活动频繁,为新时期民俗学科发展提供了新...
(本文共164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
-

- 江苏地方志
该工程是“文化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扬州市计划从2004年开始,用3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对清曲、扬剧、曲艺、...
(本文共1页)
阅读全文>>
-

- 边疆经济与文化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间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文化,承载着族群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深刻认识和理解,沉淀民间大众的...
(本文共2页)
阅读全文>>
-

- 广西社会科学
国家、市场、社会良性互动理论对壮族民间文化保护具有适用性,它不仅符合当前壮族民间文化保护的实际,而且对壮族民间文化保护中积累的经验和出现的问题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本文共3页)
阅读全文>>
-

- 理论导报
民族民间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文化根基,是延续过去,联系现在,开拓未来的纽带和桥梁,保护民族民间文...
(本文共2页)
阅读全文>>
-

- 西北民族研究
在我省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我省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
(本文共3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