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献
-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赵!气轰.刁.巨 西方经济学家早已公认,任何生产中都存在着报酬递减规律,或称为收益递减规律。其内容是指,在其它条件(通常指技术条件)不变时,连续把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增加到一定数盈之后,产出量会出现递减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尤其在与土地密切相关的农业生产中,则表现为土地收益(报酬)递减规律. 土地收益递减规律亦称为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最初是由十八世纪后期法国古典经济学家、重农学派杜尔哥和英国安特生同时提出,但长期以来,人们为此一直争论不休,褒贬不一。更由于人们认识上的偏颇和理解上的混乱,乃至全盘否定土地收益递减规律的存在,并把这一规律斥之为庸俗经济学家替剥削阶级滥用和掠夺土地肥力辩护的一种经济理论。而现实的农业生产中,农产品成本不断上升,等量的农业投入却获得递减的农业收益,增产不增收已成为农业生产中的常见现象。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反思.为此本文提出了重新认识土地收益递减规律间题。这不仅具有理论意义,同时也具有着现实的...
(本文共5页)
阅读全文>>
-
-
学术论坛
复旦大学学生张欣来稿认为,“收益递减规律”是客观存在的经济规律,不是“臆造”的。收益递减规律(The 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是法国杜尔哥平「{英国安特生同时提出的,最初指的是“上地收益递减规律”,即“在一定面积土地__L连续追加劳动和资本,当超过一定限度时,追加部份所得收益渐趋减少,即土地收益递减”。来稿论述了收益递减不仅在农业部门存在,而且同样适用于其他生产部门。作者认为,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拥有土地、资源、资本、技术装备必然是有限的。它有一个合适的劳力需要量。如果社会上现有的劳力超过这一适度,就会引起平均收益下降。这在资本技术不变的前提下是如此,在资本技术发展的情况下也不可避免。来稿指出,这个规律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最大量地、经常地起作用,而且态势严重。我国所开发耕地不多,资金技术装备容量狭小。可以预...
(本文共1页)
阅读全文>>
-
-
改革与战略
一、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理论的第一个错误:边际收益递减的起点不可知“边际”是指额外的或增加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也被称为边际产出递减规律或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当其他要素投入数量不变时,如果等额增加一种要素,产量的增加额开始上升,但超过某一点后,增加每一单位要素带来的边际产量会下降(刘秀光,2005)。边际产量的计算公式是:边际产量=总产量的变化/可变投入的变化。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作用需要具备三个条件:(1)只有一种投入品的数量变化,其他投入品的数量固定不变;(2)所增加投入的要素是同质的;(3)产品生产技术水平给定(韩太祥、陈宪,2004)。主流经济学派认为边际收益递减的起点是不可知的。美国经济学家阿琳·霍格在《经济学导论》中认为,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这一法则不会规定从哪一袋化肥开始比上一袋生产更少的番茄,也不会确定收益递减从何时开始发生,仅仅是说最终将会有这样的趋势。这个法则就像是一个算命先生的预言,对...
(本文共4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