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分离检测关键技术研究获突破
本报讯 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生物、能源与环境研究所完成的高通量蛋白质分离检测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日前通过鉴定
(本文共1页)
阅读全文>>
-

- 西北大学
目前,肽和蛋白质在液-固界面上的色谱保留机理研究仍然是生物医学、生物工程相关的分离科学领域的前沿和热点课题。反相液相色谱已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组学研究、治疗肽的分离分析中。但是,在肽的分析中,重叠峰的出现、色谱峰不规律问题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传统分离纯化蛋白质中通常采取先沉淀,随后再进行液相色谱分离的方法,存在耗时较长,回收率较低。在所有的一维、二维液相色谱分离中,都需要提高选择性,寻找差异性,最大化的提高分离空间。不同于小分子化合物,多肽和蛋白具有三维空间结构,它们在色谱中的保留行为差别很大。本论文较系统地研究了液-固界面上6种三肽、2种寡肽和4种多肽在反相液相色谱上的“停滞-迁移”双保留行为和双保留机理。进一步探讨了蛋白质在疏水相互作用色谱中的保留行为和热力学性质。这些研究对实际应用中靶向肽和蛋白质药物的工业化生产也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本文主要研究了肽和蛋白质在色谱中的双保留机理,主要内容如下:1.文献综述。通过引用156篇文献...
(本文共119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
-

- 福州大学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是一项充满吸引力与挑战性的任务。虽然现有的蛋白分离技术已经满足大部分蛋白质纯化分离的需求,但仍需要面对昂贵的成本和繁复的操作。此外,膜蛋白的分离仍然是蛋白质组学中的一个瓶颈,因此,发展新型、廉价且高效的蛋白分离技术是人们长期探索的目标。本课题通过表面引发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ATRP)技术将热敏性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oly N-isopropyl acrylamide,PNIPAm)原位聚合并可逆接枝到蛋白质上,开发出一种用于蛋白分离纯化的化学选择性热沉淀技术。以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为巯基蛋白样本,通过SDS-PAGE验证了化学选择性沉淀策略可以应用于复杂的混合体系中BSA的分离与纯化(包括BSA-酪蛋白混合体系、胎牛血清体系、BSA-大肠杆菌裂解液混合体系)。以溶菌酶为非巯基蛋白模式蛋白,通...
(本文共96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
-

- 滨州医学院
目的:主要用于维持细胞功能的管家蛋白质通常用作内源性对照,因为它们被认为是充分和稳定表达的。然而,理想的、稳定表达的管家蛋白质实际上并不存在。由于各种因素,细胞暴露于快速变化的微环境中,为了在这些压力下生存下来,细胞必须采取各种策略来增加其对快速变化的微环境的适应性。这些微妙的调整都可能会影响到管家蛋白质的稳定性,严重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甚至可能完全颠覆结果。因此,明确管家蛋白质的稳定性,在蛋白质组学水平是非常关键的。为了明确管家蛋白质在组织和细胞中的变化水平,并提出高通量研究方法:量化斑点免疫印迹分析技术(QDB)的优势,我们进行了相关研究。方法:(1)选取14只TRAMP鼠(C57BL/6系),用Western Blot法检测14只小鼠肝脏组织中6种管家蛋白质的含量,分析不同小鼠肝脏组织之间管家蛋白质的表达。(2)将TRAMP鼠肝脏按照解剖结构分为10个部位,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10个不同部位中6种管家...
(本文共52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
-

- 安徽医科大学
小蛋白质(small proteins,SPs)通常指由小开放阅读框(short open reading frames,sORFs)编码长度小于100个氨基酸(AA)的多肽。研究发现小蛋白质参与了基因表达调控、细胞信号转导和代谢等重要生物学过程。然而,小蛋白质研究面临着很多技术难题,进展缓慢。小蛋白质编码基因在注释过程中也存在很多技术难题、易被忽略。几乎所有生命体中的大多数已注释小蛋白质尚缺少蛋白水平存在的实验证据及相关功能研究,被称为漏检蛋白(missing proteins,MPs)。小蛋白质丰度比较低,在蛋白质鉴定中面临很大的挑战。小蛋白质鉴定覆盖度的提高有助于研究者验证更多MPs、发现更多漏注释sORF。我们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288C)作为研究对象,优化了小蛋白质富集策略。通过四种富集策略,我们共鉴定到117个酵母小蛋白质,占酵母PE1(蛋白水平存在实验证据)中小蛋白质的5...
(本文共95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
-

- 教育教学论坛
强化实践实验教学模式是高等院校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课题。本...
(本文共2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