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绿肥压三年 薄地变良田

当前南方稻田的绿肥刚刚翻压,利用冬闲田种植一茬绿肥,配合有关技术,可以明显提升耕地质量,有效抵御近年来的  (本文共2页) 阅读全文>>

权威出处: 农民日报2011-05-13
《现代农业科技》2020年24期
现代农业科技

不同绿肥还田腐解动态及其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选择黑麦草、紫云英、光叶苕子、箭筈豌豆、紫花苜蓿等5种绿肥,研究不同绿肥还田腐解动态及其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绿肥还田70 d内,不同绿肥表现出的氮释放率并未产生明显差距,且均呈稳步上升趋势;在绿肥还田进行到...  (本文共3页) 阅读全文>>

《中国茶叶》2021年04期
中国茶叶

适宜茶园种植的生态绿肥——鼠茅草

根据多年的观察与生产实践,推荐一种适宜茶园种植的生态绿肥——鼠茅...  (本文共3页) 阅读全文>>

《现代农业科技》2019年01期
现代农业科技

黔南地区绿肥发展现状及主要效益

简述了黔南州化肥施用概况和绿肥发展现状,介绍了适合黔南州绿肥发展的4种种...  (本文共3页) 阅读全文>>

《当代中国史研究》2019年04期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世纪60~70年代湖北省推广绿肥的历史考察

20世纪60~70年代,缺乏肥料是制约我国粮食增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为了促...  (本文共13页) 阅读全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7年06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中国绿肥科研60年回顾与未来展望

本文梳理了建国后我国绿肥生产与科研的发展历程,回顾了各时期的主要工作和成就,提出了绿肥行业未来发展建议。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今的60年里,我国绿肥生产和研究经历了繁荣、萧条、恢复三大时期。二十世纪50~80年代初的近30年是生产繁荣、科研经验累积时期。科学家对大量历史经验和科学成果进行了总结提升,提出了"以磷增氮"、"磷肥治标,绿肥治本"、"起爆效应"等经验、技术和理论;组建了全国绿肥试验网。绿肥生产于二十世纪70年代达到最高峰,面积最高年份约1300万公顷。二十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的20多年里绿肥生产萧条,绿肥面积下降至约200万公顷。绿肥科研方面,全国绿肥试验网组织了全国性协作研究,推动了绿肥学科的系统进步;90年代,着眼提升综合经济效益开展工作,积极寻找绿肥发展途径,为我国...  (本文共12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