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同声传译
(1)正规专业训练:正规专业训练主要是指进入高等学校或专门的翻译培训机构接受专业学位(文
(本文共1页)
阅读全文>>
-

- 上海外国语大学
同声传译是一项多任务并行的复杂认知活动,即使是受过专业训练且经验丰富的职业会议口译员也常常会在同传中出现失误。失误不仅出现在有难度的同传任务中,也会出现在看似简单的同传任务中。在认知科学的观照和启示下,研究者开始尝试以认知负荷为研究视角进行研究,以期借此剖析同传过程,解释同传现象。然而目前同传认知负荷研究仍以定性观察和经验总结为主,抑或选择实证研究的方法从整体视角对同声传译认知负荷进行探究,鲜有关注同传过程中的认知负荷变化,涉及英汉同传的相关研究更是寥寥无几。前人研究中虽已提出关注同声传译局部认知负荷,并提及输入负荷与同传表现、认知负荷与同传表现以及同传策略与认知负荷这几组重要变量的研究对于同传研究颇为重要,但尚未有足够的实证数据验证或确认这几组变量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本研究将研究焦点确定为英汉同声传译局部认知负荷,重点关注输入负荷对同传表现的影响、认知负荷水平与同传表现之间的关系、以及同传策略是否影响认知负荷变化等三个研究问题...
(本文共185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
-

- 中国海洋大学
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同声传译在外事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同声传译人才被列为21世纪紧缺人才,中国优秀的同声传译人才仅有几十人,且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都市。同声传译人才的短缺引起了国内教育专家及各大高校的重视,目前多所高校已开设同声传译课程,并尝试通过其他有效途径进行同声传译人才培养。同声传译人才需要具备过硬的综合素质,扎实的口译基本功是基本条件,同时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际沟通能力。因此,同声传译训练不仅应着眼于口译技巧的贯通,同时应注重提高译员的综合素质。合作学习理论作为一种创新而又有实效的教学方法,广泛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合作学习理论的内涵可概括为: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共同完成任务,利用组内和组间各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习,以小组成绩和个人进步为评价标准,实现教学及学习目标。合作学习理论的基本模式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合理分组;制定学习目标及任务;合作学习,结合教师指导,完成任务;最后由教师根据各小组学习任务的完成...
(本文共60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
-

- 上海外国语大学
同声传译是一项需要占用大量认知资源,耗费巨大脑力负荷的特殊语言处理活动。这一过程不仅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同时也涉及两种转换语言和两种文化之间的理解与认知。探索同声传译模式下的工作记忆不仅能够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口译的认知加工过程,也能促进对于在同声传译状态下口译信息心理加工机制的了解。以往的文献也一再表明同声传译比其他的语言处理要花费更多的认知资源。但是同声传译的认知加工过程很难直接进行考察,前人的研究也主要以经验总结为主,尤其在国内鲜有相关方面的实证研究,因而本研究结合认知心理学中工作记忆的概念展开同声传译的实证研究。在认知心理学中,工作记忆是心理学家引入用来考察人的在线动态认知负荷能力,它是一种资源有限的机制,它在完成某个认知任务的同时既能储存信息又能加工信息。学习、语言理解以及推理都是需要依赖工作记忆的认知任务。本研究即抓住工作记忆这一特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改进实验方法,以英汉语言组合的同声传译为研究背景,对口译员在“听”与...
(本文共143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
-

- 北京外国语大学
近年来,同声传译行业在我国蓬勃发展,但由于我国同声传译职业化起步较晚,缺乏健全的行业准入制度和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翻译质量难以保证。因此,非常有必要对职业译员同声传译质量进行研究。然而,此类研究在我国比较缺乏。同声传译以传递信息、促进交际为根本宗旨,质量评估的核心应是译语信息内容评估,但国内外现有评估方法局限于词汇-语义分析层次,无法客观反映同声传译质量。本研究以语义-语用为分析层次,建立同声传译信息分析体系,评估英汉职业译员商务类、学术类会议即兴非读稿发言同声传译中的信息损耗,解释信息损耗原因、机制。研究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在梳理信息、话语信息及信息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借鉴Lambrecht(1994)信息结构理论,结合同声传译工作方式特征,确定断言为源语信息衡量单位,制定源语断言划分标准和分类体系、译语信息损耗评估标准,构建包含源语信息衡量体系与译语信息损耗评估体系在内的同声传译信息分析体系。第二部分为描述性研究,选取17名职...
(本文共245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
-

- 大连外国语大学
本篇实践报告是基于模拟口译实践所撰写的,选取的语料是2020年7月3日在网络上进行的一场有关神经科学、心理学和人工智能的直播访谈。该访谈由计算机科学家莱克斯·弗里德曼主持,访谈嘉宾为认知科学家马修·博特维尼克。译员译后转写语料进行分析,并总结翻译方法。译员对原语文本和译文进行了分析。所选语料针对神经科学、心理学和人工智能的主题进行阐释与探讨,专业性很强;同时,由于访谈是即兴的,发言人的表达形式具有明显的口语化特征。针对访谈中表达层面存在的高速发言、修正和冗余,可以采用省略、预测和归纳等口译策略;针对语法层面存在的并列连词、插入语和句子结构破碎,可以采用逻辑显化、增补和顺句驱动等口译策略。本篇实践报告结合本次英汉同声传译,总结了同声传译中如何应对口语化特征引发的翻译困难,并提高同声传译的质量。希望能为其他译员进行类似的口译实践提供借鉴。
(本文共95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