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脑血栓的关键:挽救脑缺血“半暗带”
本报讯 缺血性脑卒中俗称脑血栓、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堵塞,脑缺血导致的区域性脑神经功能发生障碍的一类疾
(本文共1页)
阅读全文>>
-

- 中国卒中杂志
重庆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周振华教授邀请我参加陈康宁教授(图1)主办的西南神经介入高峰会议并介绍卒中半暗...
(本文共10页)
阅读全文>>
-

- 东南大学
脑卒中作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对于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缺血性脑卒中约占所有脑卒中发病的87%,主要由于脑组织局部或全局血流灌注减少,供氧不足导致一系列缺血级联反应,部分组织细胞死亡,脑功能受限。在这一过程中,有一部分细胞由于侧支循环的存在,保持了一定程度的血液灌注,处在功能丧失、但损伤可逆的状态,被称为半暗带。半暗带是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所要挽救的关键靶点,但通常认为半暗带只存在于一个3~4.5小时的较短时间窗内,因此更好地理解半暗带动态演变过程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生物力学建模方法,建立了一个包括脑微循环模型和脑组织离子活动模型的耦合模型,对缺血性脑卒中及再灌注治疗过程中的脑组织生理活动和半暗带的动态演变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模型在一个基于解剖显微图像的脑微血管网模型上进行计算;脑微循环模型由血管内血流-跨壁渗透-间质液渗流的血液动力学模型和基于...
(本文共68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
-

- 当代医学
目的通过对32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依达拉奉治疗,观察其对颅脑损伤后脑创伤半暗带体积变化,探讨依达拉奉对伤后创伤半暗带的影响。方法对64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依达拉奉治疗...
(本文共2页)
阅读全文>>
-

-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美国卒中杂志在2005年第8期(Stroke.2005;36:1700-1704)发表了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Prosser等人的文章:《使用临床-弥散像错配高特异性预测半暗带》。与过去的灌注加权像(PWI)和弥散加权像(DWI)的错配不同.本文使用了一个新的半暗带识别技术:临床-DWI错配(CDM)。CDM的定义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
(本文共1页)
阅读全文>>
-

-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Astrup于1977年首先提出缺血半暗带(Ischemic Penumbra,IP)的概念。以后的研究提示,局灶性脑缺血损伤...
(本文共3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