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碳排放交易”立法进程
本报讯 (记者 廉维亮)目前,国际以减排温室气体为商品的新兴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日趋成熟,减排额成为投资
(本文共1页)
阅读全文>>
-

- 华东政法大学
目前,多个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对《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持以消极态度,加拿大已正式退出《京都议定书》,美国在1998年签署后一直未接受、加入、核准或批准该项议定书。同时,《巴黎协定》的具体落实面临着许多挑战,美国又于2019年11月宣布正式启动《巴黎协定》的退出程序。上述情况都表明了国际社会在气候紧急状态下选择何种有效方法限制全球气候变暖变得愈发紧迫。欧盟与美国曾在十多年前进行了与碳边境调整措施相关的立法,但最终未能将该类措施予以实践。自此,国际社会一直未停止就碳边境调整措施进行讨论,其中有一点认为碳边境调整作为一种应对气候变化的经济手段会导致温室气体减排负担的转移,从而违反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因此,本文从国际环境法律及国内法律视角出发,在对碳边境调整措施的类型、理论基础及立法进程分析的基础之上,认为评价碳边境调整措施应结合目前的温室气体排放现状以及气候紧急状态,肯定了单边措施在促进温室气体减排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碳边境...
(本文共72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
-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气候变化已经对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带来有史以来危及生存的最大挑战,面对亟待解决的新兴环境法问题气候变化议题,法律界积极寻求有效的制度应对。美国对气候变化议题的规范和立场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格局和应对有着重要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在作为全球事务的气候变化国际框架中具有高度和独特的影响力。领先世界环境法的美国已经在联邦和地方层面进行了三十多年的气候变化规范过程,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应对气候变化法律制度体系,具体表现在多层次和多面向的事前的风险预警与分担法律制度、事中的命令控制型监管制度、市场导向型法律制度到事后的司法救济与监督制度,制度之间的内嵌与衔接,契合成了行之有效的法律制度体系。目前我国对美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研究或重点于宏观制度,或侧重于细微局部,而从整体视角系统地梳理和剖析其制度体系、探索深层原因的文献比较少见,不足以揭示美国气候变化应对的全貌而通观全局。故本文以期将经济分析法学与具有科学性的气候变化制度进行对话,并弥补法学与科学、社会...
(本文共255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
-

- 风能
10月28日,生态环境部召开10月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指出,建设全国...
(本文共1页)
阅读全文>>
-

- 中国航务周刊
本刊讯日前,由中国船东协会、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BIMCO)联合举办的"国际航运与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
(本文共1页)
阅读全文>>
-

- 资源节约与环保
哈萨克斯坦是早期启动碳排放交易的实施国,也是最早启动国家级碳市场的亚洲国家。在法律层面,哈国通过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关于环境问题某些立法修正案》与《国家生态法》共同奠定了...
(本文共2页)
阅读全文>>
-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近年来,有关环境规制与企业创新关系的研究大量涌现,但基于中国碳排放交易制度,尤其是从微观企业层面考察碳排放交易制度对企业创新质量影响的研究仍有待丰富和深化。有鉴于此,采用2008—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以专利申请总量表示创新数量,以发明专利申请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分别表示高质量创新和低质量创新,进而采用DID模型构建中国碳排放交易制度对企业创新质量影响的准自然实验框架。同时,为增强实证结果的解释力,采用PSM-DID方法对实证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异质性检验以及政府补贴方式的创新激...
(本文共11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