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精确种田”值得推广

据报道,江苏海安县曲塘镇在小麦播种前,把100多亩试验示范麦田分成10块,由南京农业大学的  (本文共1页) 阅读全文>>

《农家顾问》2007年02期
农家顾问

精确种田 值得推广

2005年,江苏海安县曲塘镇在小麦播种前,把6.7多公顷试验示范麦田分成10块,由南京农业大学的专家根据其基础...  (本文共1页) 阅读全文>>

《中国农业科学》2021年19期
中国农业科学

旱作种植条件下基础地力贡献率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耕地基础地力是其生产潜能的重要指标。探究耕地基础地力区域差异、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可为耕地地力提升与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国家级长期定位监测点试验平台,按照种植区域、监测年限、土壤类型和土壤理化性状分别进行分组,分析小麦和玉米季基础地力贡献率特征,并采用随机森林模型和非参数检验等统计学方法,探究小麦/玉米季基础地力贡献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总体上,小麦季和玉米季的基础地力贡献率为48.9%和53.4%(中位值)。东北地区玉米季(60.8...  (本文共11页) 阅读全文>>

《中国科技论文》2016年09期
中国科技论文

土壤基础地力对水稻体系的增产与稳产作用研究

基于我国水稻主产区2000—2010年间的田间试验数据,分析了4个主要水稻体系的土壤基础地力现状及其对水稻产量和产量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水稻体系的平均土壤基础地力为5.2t/hm~2,其中,南方早稻、南方晚稻、南方单季稻和东北水稻的平均土壤基础地力分别为4....  (本文共5页) 阅读全文>>

《土壤学报》2015年03期
土壤学报

长期不同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产量及基础地力的影响

利用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并结合盆栽试验,研究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双季稻产量和土壤基础地力的影响,并分析水稻产量和肥料贡献率对土壤不同基础地力的响应。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氮磷钾肥(NPK)或氮磷钾肥配施稻草(NPKS)有利于双季稻产量的增加。NPK处理的早稻产量、晚稻产量和年总产量分别较对照(CK)处理增产100.7%、67.0%和81.9%,NPKS处理分别增产113.8%...  (本文共10页) 阅读全文>>

《中国农业科学》2022年20期
中国农业科学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耕地基础地力的时空变化

【目的】耕地基础地力是实现粮食作物高产稳产的基石,明确我国主要粮食作物耕地基础地力时间变化趋势及空间变异特征,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升耕地质量提供重要理论支撑。【方法】基于1988—2019年国家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网络,选取每个监测点自建点开始前1—5年不施肥处理的空白区与农民常规施肥处理的常规区的长期监测数据,分析我国玉米、水稻和小麦三大粮食作物产量以及基础地力贡献率的时空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30多年来我国粮食作物产量和耕地基础地力随时间变化整体呈现增加趋势,作物产量年增长速度呈无肥区常规区,水稻小麦玉米的变化规律。玉米、小麦、水稻无肥区产量分别从1988年的2 370、1 712、3 111 kg·hm-2增至2019年的4 852、3 258、4 167 kg·hm-2,增幅分别为104.7%、90.2%、34.0%;玉米、小麦、水稻常规区产量分别从1988年的5 356、3 296、5 970 k...  (本文共10页) 阅读全文>>

《浙江农业科学》2017年11期
浙江农业科学

长期施肥条件下余姚市稻田基础地力变化

以余姚市3个水稻连作定位试验点为研究对象,以不施肥处理的水稻产量表征其基础地力,以不施肥与常规施肥处理条件下水稻产量的比值作为基础...  (本文共3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