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13亿年前每年有500多天

新华社天津7月7日电(记者郗永年)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矿研究所研究员朱士兴等进行的一项地  (本文共1页) 阅读全文>>

《古生物学报》1950年60期
古生物学报

贵州瓮安—开阳地区陡山沱期含磷岩系的大型球形绿藻化石

通过对瓮安陡山沱组上段的白云质生物屑磷块岩和磷质白云岩标本进行酸处理和切片后,获得大量个体硕大的球形绿藻化石,共鉴定了7属13种,其中多数是新属新种。这些绿藻...  (本文共19页) 阅读全文>>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1950年20期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黄土高原区环纹藻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环纹藻化石不仅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南部新生界地层,而且笔者近年在黄土高原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孢粉中亦有较多发现。在8个化石点共找到环纹藻化石2378粒.研究表明,它具有横向和纵向分布规律性。含环...  (本文共4页) 阅读全文>>

《地质科学》1981年01期
地质科学

广东凡口矿区钙藻化石的发现

作者在广东凡口泥盆系含矿层中首次发现了钙藻化石,这对研究凡口铅锌矿床的成因、金属运移和富集,提供了有力的论据。 一、矿区泥盆系地层层序及岩性特征 本区泥盆系分上、中两统。上统自上而下分为:...  (本文共3页) 阅读全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西藏亚东堆纳地区始新世钙藻化石研究

亚欧板块与印度板块之间的碰撞是中生代末期以来最重要的构造事件之一,并被认为是青藏高原抬升的最主要原因。由于碰撞后缝合带不可能完全拼合,海水并没有完全退出,因此在藏南地区存在一个残留海盆。始新世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拼合的最后阶段,也是西藏特提斯消亡的时期。因此在该地史时期形成了最年轻的海相沉积即最高海相层,其地质时代代表了残留海盆消亡的时间。藏南亚东地区保存着最年轻的海相沉积,即遮普惹组。本文对该区的堆纳日阿东剖面中遮普惹组的钙藻化石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研究区在始新世期间的沉积古地理特点。通过对西藏亚东堆纳地区日阿东剖面遮普惹组中灰岩段的上部和砂页岩段的中下部灰白色块状生物碎屑灰岩夹层的钙藻化石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本文获得以下初步结论或认识:1.对西藏亚东堆纳地区日阿东剖面中遮普惹组的224个钙藻化石进行鉴定,初步鉴定出25属27种钙藻化石,属于红藻门10属8种(珊瑚藻科9属7种)和绿藻门15属19种(粗枝藻科1...  (本文共52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1期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安徽省巢县散兵岭钙藻化石的研究

本文报导了安徽省巢县散兵岭上石炭世一二叠纪钙藻化石7属19种,包括1个新种和3个未定种。其中属于...  (本文共19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