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一直干旱少雨?听听史前动物怎么“说”
干旱少雨,荒凉壮美的戈壁、沙漠,这是许多人对我国西北地区的印象。但这里一直是这样吗?把时间倒退回数千万
(本文共2页)
阅读全文>>
-

- 第四纪研究
哺乳动物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演化出与原来不同的特征,因此可以根据化石标本的形态特征判断它们在系统演化中的位置,并根据动物群中各个种类的演化程度判断不同动物群之间的生物年代顺序。本项研究在传统的绝灭率、共有属种、二元相似性系数等方法的基础上尝试拓展了二元共有度和排序梯度等共9种方法,对选自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15个更新世哺乳动物群进行了生物年代排序。自老至新的动物群以其产地为名的生物年代合意顺序及推测的绝对年龄为:泥河湾下沙沟(1.75~2.2 Ma)-繁昌人字洞(1.7~2.1 Ma)-巫山龙骨坡(1.5~1.9 Ma)-元谋人遗址(1.4~1.8 Ma)-建始龙骨洞(1.3~1.6 Ma)-柳城巨猿洞(1.15~1.5 Ma)-蓝田公王岭(1.1...
(本文共20页)
阅读全文>>
-

- 科技通报
黄土高原南缘的渭河盆地第四纪地层出露良好,富含哺乳动物化石。本文在对渭河盆地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产地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系统收集整理前人已有的成果,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对渭河盆地第四纪哺乳动物群做了...
(本文共7页)
阅读全文>>
-

- 微体古生物学报
本文描述西藏那曲地区混杂岩带嘎加组放射虫26属50种,其中包括5个未定种和4个新种,归属于10科4目。这个放射虫动物群以产Oertlispongus inaequispinosus为特征,数量也最多,我们称为Oertlispongus inaequispinos...
(本文共23页)
阅读全文>>
-

- 海洋地质动态
本文概述了大洋中脊热液喷口附近宏观动物群的研...
(本文共3页)
阅读全文>>
-

- 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
过去40年,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的陆相新近纪化石地点中应用了筛选技术,采集到大量标本,这些发现迅速填补着晚新生代动物群演替和生物年代学认识的空白。在把孤立的化石组合按时代先后进行排序和建立动物群序列框架中,小哺乳动物的发现和研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报道了另一个产自哈拉津胡舒地点的晚...
(本文共26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