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雄性不育系的转育
水稻雄性不育系的转育,就是把雄性不育系的不育特性,通过与转育品种杂交、回交而转移到其它品种(系)上,
(本文共1页)
阅读全文>>
-

- 中南大学
杂种优势利用是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雄性不育资源的获得是实现强优组合选育的重要基础,利用雄性不育系能大大提高杂种种子产量和质量。培育和推广广适性的超级杂交稻新组合,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已成为增加水稻总产的关键技术,也是解决我国粮食供求矛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出路。本研究应用细胞工程技术花药培养和细胞融合尝试利用新的雄性不育资源,并为水稻优良雄性不育获得保持系开辟路径。获得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田间调查在配子体雄性不育F2代中发现了较大比例的不育株,育性表现分离。这与以往配子体雄性不育F2代一般表现可育的说法不同,显示了雄性不育遗传的多样性,能够对杂交粳稻的研究起到参考作用。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恢复基因不够,配子体雄性不育F2代中某些植株缺乏恢复基因,产生不育株。2对配子体雄性不育F2代中的不育株进行花药培养,得到了一批育性稳定、败育彻底的花培后代植株。不育株携带的少量微效恢复基因进一步纯合而表达,经过选择而...
(本文共61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
-

- 植物学通报
为了获得新细胞质源的水稻雄性不育系及雄性不育突变体,以解决目前杂交水稻生产上所面临的不育系来源单一的问题,人们采用了常规育种、诱变育种、...
(本文共11页)
阅读全文>>
-

- 杂交水稻
细胞工程技术能够提高植物育种水平,为创造雄性不育资源并为雄性不育系获得优良保持...
(本文共4页)
阅读全文>>
-

- 西南农业大学
水稻是人类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仅次于小麦,世界上约有一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要食粮。目前,人口不断增长,可利用耕地面积日益减少,导致粮食问题的艰巨性。因此,发掘、创造新的基因和种质资源进行品种改良及提高粮食产量显得尤为重要。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是增加稻谷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水稻生产上,主要利用杂种优势的三系法和二系法。三系是指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在用于杂种生产时,一般要设置两个隔离区,即繁殖区和杂交制种区,种子生产成本高,且由于保持系的混杂、退化等影响到不育系的纯度,进而影响到制种的质量。二系法通常采用两个系,即部分不育系和恢复系,而不用保持系,但二系法由于区分杂交种和自交种时困难较大,大面积推广利用受到了限制。近年来,由于水稻光温敏不育材料的研究,二系法可望很快用于大面积生产,但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光温敏不育材料由于光照或温度的改变,能导致育性的转换,在用于大面积生产用种时就潜在着一定的危险。本实验正是在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三系...
(本文共54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
-

- 福建农林大学
水稻籼粳杂种具有极强的超亲优势。充分利用籼粳杂种优势,是当前水稻遗传育种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从选育水稻亲籼型不育系角度出发,针对籼粳杂种育性这一制约籼粳杂种优势利用的关键问题,在育性遗传分析基础上,制定亲籼型不育系的选育技术路线,并对育成的亲籼型不育系育性进行分子检验,鉴定和评价亲籼型不育系育种利用价值,评估选育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旨在促进对籼粳杂种育性及其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的深入了解,为有效利用籼粳杂种优势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选用9个籼稻亲本和8个粳稻亲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方式(NC-Ⅱ设计)配制72个籼粳交杂种一代,采用植物数量性状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模型)及统计方法,系统分析籼粳后代花粉育性与小穗育性的遗传模式及遗传相关。结果表明:籼粳杂种育性主要受显性效应控制。花粉育性与小穗育性的表型、遗传、加性和显性相关分别为0.598、0.612、0.988和0.581,均达极显著水平,表明花粉育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籼...
(本文共116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