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普卢利沙星

普卢利沙星是日本新药公司与明治制果公司共同开发研制的喹诺酮类药物,于2002年10月8日在日  (本文共1页) 阅读全文>>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2期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普卢利沙星与盐酸黄连素复方后的体外抑菌活性

目的探讨普卢利沙星与盐酸黄连素进行复方后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选择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苏云金杆菌和滕黄微球菌作为受试菌株,利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 IC),纸片扩散法测定抑菌...  (本文共3页) 阅读全文>>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普卢利沙星的合成工艺研究

普卢利沙星(Prulifloxacin),代号NM441或AF3012,为日本新药公司和明治制果公司共同开发研制的第四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口服后主要由小肠吸收,在门静脉血管和肝脏中的双氧酶作用下脱去C7位上的5-甲基-2-氧-1,3-二氧杂环戊烯-4-基,成为具有抗菌活性的NM394(AF3013)。其抗菌谱广,对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厌氧菌、军团菌、衣原体和支原体等均有效,对革兰氏阴性菌作用较其他喹诺酮类和抗菌药物强大,特别是绿脓杆菌。国外资料显示,该药反复给药无明显蓄积性,不良反应少。几乎没有喹诺酮类药物常见的光毒性、心脏毒性及肝脏毒性。本文通过对现有参考文献的反复研究,找到一条合适的工艺路线,方法为:以3,4-二氟苯胺为起始原料,制得关键中间体6,7-二氟-1-甲基-4-氧代-4H-[1,3]噻唑[3,2-a]喹啉-3-羧酸乙酯,经氢氧化钾水解,然后与4-溴甲基-5-甲基-1,3-二氧杂环戊烯-2-酮反应合成普卢利沙...  (本文共58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

《中国医药指南》2012年22期
中国医药指南

国产普卢利沙星随机对照治疗细菌感染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国产普卢利沙星口服治疗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照系统评价的要求全面检索中国知网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医药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内有关国产普卢利沙星治疗泌尿细菌感染的文献,并逐个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用RevMan 4.2.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项研究,999例患者。试验组(普卢利沙星)和对照组(左氧氟沙...  (本文共3页) 阅读全文>>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1年05期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普卢利沙星在治疗其他系统感染方面的临床研究进展

普卢利沙星是由日本新药公司与明智制果公司共同开发的新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在日本及某些欧洲国家被批准用于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及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近年来,人们对其在除上述临床...  (本文共6页) 阅读全文>>

淮北师范大学
淮北师范大学

新喹诺酮药物普卢利沙星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研究

研究毒性物质、药物等小分子配体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机理和作用过程,在毒理学、药代动力学上具有重要意义。该领域己成为从事生命科学、化学和临床医学科研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课题之一。药物在人体中的结合部位和作用机理直接影响着药物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因此,在模拟人体环境条件下研究药物与生物大分子的结合部位和作用机理是十分必要的,也可以确保人们用药的安全、合理和有效。本论文基于开展小分子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重要意义及国内外研究趋势,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综合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普卢利沙星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论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章:简要介绍了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性质;综述了小分子物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研究现状以及不同小分子物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第二章:普卢利沙星(PUFX)是一种新的口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一种。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普卢利沙星对胰蛋白酶(trypsin)的荧光猝灭作用。结果表明,普卢利沙星可以...  (本文共60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