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为“热岛”降温支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热岛效应已经成为现代都市典型的气候特征之一,并直接威胁着人类的健康。那
(本文共1页)
阅读全文>>
-

- 应用技术学报
城市地表覆被类型变化影响城市热环境的空间格局,研究城市地表覆被类型与城市冷/热岛格局的相关关系,对调节城市微气候,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韧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landsat8影像数据,提取南京市4种主要地表覆被类型(水体、植被、不透水面、建筑)的参数;同时利用热红外波段反演地表温度,分别从像元(小)和市、区级行政区划(大)2个尺度,研究冷/热岛空间分布与主要地表覆被类型之间的关系并就其尺度效应进行了深...
(本文共9页)
阅读全文>>
-

- 安全与环境学报
为了缓解热岛效应,利用1996年、2002年、2007年、2012年、2017年的Landsat遥感数据,综合应用空间统计与景观生态学相结合的方法,探讨闽三角城市群区域热岛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演化特征,分析城市群区域热岛的形成及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996—2017年闽三角城市群区域热岛不...
(本文共12页)
阅读全文>>
-

- 资源与产业
以Landsat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运用单窗算法反演2004年、2009年、2017年北京市海淀区夏季的地表温度,定量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的变化特征,并探讨热岛效应形成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2004—2017年,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定位的宜居城市,要求建设高质量的绿化系统,海淀区热岛区比例从36.22%变化至34.12%,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东南强西北弱,时间尺度上有扩...
(本文共10页)
阅读全文>>
-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利用2016年北京市自动观测站的逐时气象要素数据,排除复杂天气影响,筛选出微风、晴朗的10月23日全天为研究时段。采用ANUSPLIN空间化插值软件和百分位法定义城市热岛,探究北京市热岛24小时移动路径与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分析热岛逐小时变化与土地覆被的关系,得到如下结果。1)北京市秋季晴天热岛强度存在日变化规律,其中18:00—23:00时段的热岛强度增长速率最大为0.48℃/h。2)日内不同时刻热岛分布存在差异,水平分布形态有以下3种范式:单中心式热岛、多中心式热岛和辐射状热岛。3)不同时刻热岛分布...
(本文共11页)
阅读全文>>
-

- 椰城
...
(本文共2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