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寻根意识研究
寻根意识是人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意识,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寻根”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八十年代的寻根文学上,并且是把它作为一种文学思潮来看待,而没有将它作为一种人类的基本意识来理解。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中国文学中的寻根意识呈现出与古典文学不同的特征,在全球化浪潮和现代化进程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和理解成为二十世纪以来文学中的重要命题,对于“文化之根”的关注成为一代又一代作家书写的主题,在他们具体的书写中,寻根意识又因为不同的寻根主体,不同的历史语境,不同的寻根旨趣及其目的等表现出不同的面向,呈现出问题本身的复杂性。本文从整体上把握中国五四以来寻根意识在文学尤其是小说中的生发契机和重要表现,同时结合个例研究和对比研究,力图作出一个系统化和整体化的观照。导论对本论文的选题缘由、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进行了简要论述。第一章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寻根意识作出概括论述,分别从寻根意识的发生与现代性,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寻根意识产生的历史语境以及寻
(本文共207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
-

- 名作欣赏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不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世界文坛上也有很...
(本文共3页)
阅读全文>>
-

- 博览群书
1949年,新旧鼎革,尘埃落定,这一年不仅成为中国历史上至关重要的转折之年,对于很多创造与书写历史的人来说,同样是他们生命与生活...
(本文共6页)
阅读全文>>
-

- 博览群书
沈从文的杂文创作虽然很少进入研究视野,但却能反映出沈从文精神思想的复杂图景,让人看到近些年越来越"边城化""扁平化"的沈从文原本具有的丰富个性和内涵。新时期以来的很多研究都认为沈从文一直坚持文学的审美性和独立性,避免与现实的纠缠,其实沈从文的现实关怀一点都不少,特别是他写于三四十年代纪念五四运动与五四学人的文章,如《"五四"二十一年》《五四》《纪念五四》《五...
(本文共5页)
阅读全文>>
-

- 中国民族博览
...
(本文共1页)
阅读全文>>
-

-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三十余年前,沈从文逝世后不久,黄永玉于1988年8月所写的《这些忧郁的碎屑——回忆表叔沈从文...
(本文共4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