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中国居民消费分析及宏观政策研究
全球化进程中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失衡是金融危机蔓延的重要原因。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过度借贷,过度消费;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则形成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其经济增长对出口需求的依赖度不断提高,而大量出口积累的外汇储备则以极低的利率借给美国,维持其长期借债消费。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旧的平衡被打破,而新经济平衡点的形成将会取决于:发达经济体的“去杠杆化”,即提高储蓄率、降低负债;新兴市场经济体内部的结构改善,即靠提升内需去消化过剩产能、减少对出口的依赖。下一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何在?显然出口无法再成为中国经济增长主要动力,尤其发达国家经济可能长期徘徊在衰退边缘,我国的政策重点在扩内需。中国尽管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目前私人消费支出占GDP尚不足40%,而其他较大经济体的消费支出大多占GDP的60%左右甚至更多。消费依赖于收入、财富和文化,也有赖于进一步的改革。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的关键在于:高储蓄率倾向和居民收入占GDP比重的下
(本文共238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
-

- 职教与经济研究(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步入2008年以来,受国际环境的影响,中国经济迅速由"过热"转向"趋冷",股市大幅下挫,房地产市场观望气氛浓厚,出口增速明显下降。央行4年来首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
(本文共4页)
阅读全文>>
-

- 中国经贸导刊(中)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国内的有效需求尤其是居民的消费需求有待提高,主要表现为我国储蓄率水平居于世界高位。为深入探究我国高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可以利用我国...
(本文共3页)
阅读全文>>
-

- 经济导刊
2018年后,美国居民储蓄率上升,2019年美国家庭储蓄率稳定在8%以上。其原因除了美国经济下行、民众意图多存钱应对危机之外,税改也是一个...
(本文共1页)
阅读全文>>
-

- 金融发展评论
一直以来,中国储蓄率在国际上处于较高水平,改革开放以来,依靠高储蓄高投资的模式,中国经济实现快速增长。但近几年储蓄率持续下降,对这种模式的可持续性带来挑战。本文从不同视角分析我国储蓄率的变...
(本文共15页)
阅读全文>>
-

- 人民论坛
日本曾是世界上居民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但在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人口急剧老龄化、可支配收入不增反降、失业率上升等,其居民储蓄率快速下降。未来日本居民储蓄率的...
(本文共4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