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平流层大气成分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平流层大气成分在全球的辐射收支,能量平衡以及平流层化学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本论文从平流层大气成分研究的一些前沿科学问题入手,利用多种卫星观测的大气成分资料以及气象要素的再分析资料,结合化学传输模式研究了平流层几种大气成分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别就1990-2015年平流层水汽的长期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子,1996年和1999年所出现的热带低平流层水汽与对流层顶温度的“不匹配”现象及其成因,2004-2012年间平流层大气成分变化趋势的半球非对称性及其成因以及2010/2011年北半球平流层大气成分的异常变化及其原因做了细致分析。所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利用1990-2015年SWOOSH观测资料、欧洲中心的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以及SLIMCAT模式资料,研究了平流层水汽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影响平流层水汽长期变化趋势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1990-2015年平流层水汽呈现显著的增加趋势,其中,1990-2  (本文共127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

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上对流层—下平流层区域水汽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本论文利用卫星资料结合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夏季青藏高原上对流层-下平流层(UTLS)区域水汽的长期趋势变化,并揭示了其影响机制。进一步基于经验正交分解(EOF)方法,探讨了夏季青藏高原上对流层水汽的时空分布特征,讨论了影响高原上对流层水汽前三个主导模态分布特征的物理过程。最后对青藏高原以西地区上对流层水汽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给出可能的物理机制。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首先利用MLS资料的水汽数据作为参考,对比了ERA-Interim和ERA5再分析资料的水汽数据在夏季青藏高原UTLS区域的适用性,发现ERA5再分析资料能够合理地反映高原UTLS区域水汽的空间分布及趋势变化。基于ERA5再分析资料的结果表明,在高原下平流层区域,1979-2001年水汽呈现显著的减少趋势,这是由于高原上空对流层顶温度降低导致脱水作用增强,再加上剩余环流增强导致进入低平流层的水汽减少;2002-2016年,高原下平流层水汽呈明显的增加趋势,这是由高...  (本文共81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

《Annual Report of CAMS》2007年00期
Annual Report of CAMS

大气成分业务进展

2007年,大气成分中心以稳步推进大气成分、沙尘暴观测站网业务化为目标,在中国气象局的布署和安排下,不断加强和完善站网的监测、运行和保障...  (本文共2页) 阅读全文>>

《Annual Report of CAMS》2006年00期
Annual Report of CAMS

大气成分网络化观测结果的分析、评估和服务

2004年起,中国气象局在北京上甸子、浙江临安和黑龙江龙凤山区域本底站先后开展了包括大气气溶胶、反应性气体等在内的业务观测。2006...  (本文共3页) 阅读全文>>

《Annual Report of CAMS》2005年00期
Annual Report of CAMS

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的主要进展

在大气化学实验室以及大气本底、酸雨和沙尘暴等观测站网长期工作基础上,作为“大气成分轨道”的主要牵头实施单位,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积极按照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精神,按照“立足现有、统筹规...  (本文共1页) 阅读全文>>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青藏高原对流活动对上对流层下平流层大气成分的影响

由于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度高,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强,其上空的大气不稳定,极易产生对流活动。强的对流活动导致的剧烈上升运动又会将水汽等大气成分输送至对流层上部-平流层下部区域,而这些大气成分会不同程度地对全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青藏高原成为了对流层水汽和其他痕量气体进入平流层的一个重要入口。然而青藏高原地区地形十分复杂且观测资料匮乏,尤其对上对流层下平流层的研究更需要大量的观测资料和数值模式数据。最新一代的全球测雨卫星(Global Precipitation Mission,简称GPM)上的星载双频测雨雷达(Dual-frequency Precipitation Radar,简称DPR)和Aura卫星上的微波临边探测仪(Microwave Limb Sounder)则为详细研究青藏高原地区的对流活动和大气成分提供了宝贵的观测资料。本论文利用2014-2016年夏季GPM测雨雷达DPR资料、2005-2016年MLS卫星资料、并...  (本文共70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

《科技风》2020年21期
科技风

三种降水持续时间对大气成分的影响分析

利用2018年大同气象站气象资料和大气成分站的大气成分...  (本文共1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