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关系研究
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学的基本问题,而对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关系的直观表述就是菲利普斯曲线。1958年,A.W.菲利普斯教授提出货币工资率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曲线,这是菲利普斯曲线的原始形态。1960年,萨缪尔森和索罗,提出了对菲利普斯曲线的修正,他们把货币工资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修正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这一曲线表明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替代关系,即失业率高通货膨胀率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高。萨缪尔森和索罗不但对菲利普斯曲线提出了这样的修正,而且把它作为“政策菜单”提供给决策者,决策者可以根据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相机抉择”,即在失业率高时采取通货膨胀政策。20世纪70年代,西方经济的“滞胀”使菲利普斯曲线不能解释这样的现实。于是,弗里德曼提出了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又一次修正,这种修正体现在把菲利普斯曲线划分为长期和短期,并用适应性预期理论、自然失业率假说解释了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有效性和长期菲
(本文共154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
-

- 江苏商论
埃德蒙德.费尔普斯(1967)对菲利普斯曲线关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稳定关系以及长期替代关系提出了疑问,认为菲利普斯曲...
(本文共3页)
阅读全文>>
-

- 浙江大学
本文基于劳动者存在最低必需支出约束而主流经济学对这个问题没有引起重视的现实,拓展了典型劳动供给模型所描述的劳动供给曲线,并与劳动需求曲线相结合进一步考察了由此可能出现的工资和就业状况。笔者将最低必需支出约束引入经典劳动供给模型,认为经典劳动供给曲线由此将出现一个拐点,而延续拐点后的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另一方面,就拐点后的这段劳动供给曲线而言,当劳动需求不足时,劳动供求将向右下方发散失衡,直至“保留工资陷阱”。本文之所以研究这一没有引起主流经济学关注的问题,目的是希望构建起一个最低必需支出约束下劳动就业的一般理论框架,用于阐释以下一些现象和理论:1、中国城市次级劳动力市场中的民工劳动供给问题。现阶段中国城市次级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民工的劳动供给与工资正反馈向下直至工资趋于民工的保留工资。笔者在本文的理论框架内解释了该现象,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城市次级劳动力市场中的民工劳动供给现状进行了实证;同时,本文关于最低必需...
(本文共106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
-

- 经济问题探索
向后折弯的劳动供给曲线仅仅概括了处于发展阶段的劳动者的劳动供给行为,很不完整。对此,文章进一...
(本文共4页)
阅读全文>>
-

- 重庆商学院学报
在现实社会中,劳动者面对着非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以及低工资率时负的闲暇的边际效用,这严重动摇了向后弯曲的...
(本文共4页)
阅读全文>>
-

- 江苏农业科学
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劳动供给理论,要么无视现实,提出C-形劳动供给曲线,要么面对现实,承认S-形劳动供给曲线,但却简单地解释为贫困文化决定的非理性行为。本研究则在穷人是理性的、与...
(本文共5页)
阅读全文>>
-

- 中国农村经济
本文运用经济学理论构建了中国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劳动供给行为分析框架,并利用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数据对其劳动供给曲线进行了实证分...
(本文共8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