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大气细颗粒物的来源解析
为了识别保定市大气细颗粒物的主要污染源及对环境污染的贡献率,采用功能分区布点法在市区内布设5个点位,2018年6
(本文共3页)
阅读全文>>
-

- 河南师范大学
过去几年我国大气颗粒物污染频繁爆发,颗粒物浓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引起了世界的关注。郑州和新乡是我国中原城市群中两个代表性城市,因其经济和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大气环境也受到影响,颗粒物污染越来越严重。为此,本研究在2016年采集了郑州市PM_(2.5)样品,在2017年采集了新乡市PM_(2.5)样品以及冬季PM_1和PM_(10)样品,分析了PM_(2.5)的质量浓度水平和季节变化特征,探究了气象因素对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的影响,并根据后向轨迹和聚类分析得到PM_(2.5)的传输路径。同时研究了PM_(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组分的质量浓度水平,利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得到水溶性离子的主要来源。颗粒物污染在冬季更为严重,且由于颗粒物粒径越小,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越大,因此展开基于不同粒径颗粒物质量浓度及其中碳组分浓度的研究,并得到2017年新乡市冬季采样期间每次污染事件的形成机理,为城市大气污染控制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郑州...
(本文共74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
-

- 绿色科技
利用宿迁学院国控站点监测数据、气象数据和在线源解析数据,分析了宿迁市秋冬季节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特征。结果表明:机动车排放是宿迁学院站点周边PM_(2.5)最主要的来源,贡献率为3...
(本文共3页)
阅读全文>>
-

- 环境污染与防治
利用沈阳市某工业园区大气监测数据,依据等效丙烯浓度(PEC)和臭氧生成潜势(OFP)法识别园区挥发性有机物(VOCs)活性物种,基于主成分分析(PCA)法和正定矩阵因子分析(PMF)模型进行VOCs来源解析。结果表明:芳香烃、烯...
(本文共5页)
阅读全文>>
-

- 绿色科技
指出了臭氧(O_3)污染受光化学反应、区域传输和气象条件的共同影响。对2018年6~7月邯郸市O_3及其前体物浓度以及气象因素进行了在线监测,并使用Hysplit-4对O_3高浓度时段(2018年6月1~7日,6月19~30日和7月1~7日)邯郸每日气团进行72 h后向轨迹模拟,对邯郸市夏季O_3污染影响因子及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监测期间O_3平均小时浓度为90.7μg/m~3,...
(本文共5页)
阅读全文>>
-

- 环境科学学报
利用2019年8—9月宿迁市4个站点的采样资料,分析了宿迁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化学组成及其时空分布特征;估算了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并结合PMF受体模型,开展了VOCs来源解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宿迁市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体积分数为8.6×10~(-9)~79.4×10~(-9),平均体积分数为26.9×10~(-9),浓度水平较低.VOCs质量浓度表现为乡镇工业区(宿迁技师学院:...
(本文共12页)
阅读全文>>
-

-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于2020年7月1—31日在山东省青岛市开展VOCs在线监测,对VOCs浓度、污染特征、反应活性及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青岛市夏季VOCs浓度为(24.78±11.69)×10~(-9),其中烷烃浓度占比最大(44.79%),醛酮(21.98%)和卤代烃(16.85%)次之;烯烃对臭氧生成潜势(OFP)和羟基反应速率(L_(·OH))的贡献...
(本文共8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