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研究
在上市公司内部如何控制好自我评价是最近几年国内热门研究的课题之一,同时也是现阶段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现阶段国内上市公司
(本文共2页)
阅读全文>>
-

-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国内外频现上市公司经营失败、公司舞弊等丑闻,极大降低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及其高管的信任,并对国际资本市场造成了重磅冲击。在暴露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薄弱和信息披露匮乏的同时,也使内部控制及其信息披露成为国内外共同关注的热点。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于2006年6月和9月发布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2008年6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联合发布了被称为“中国版萨班斯法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此规范要求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首先施行,执行该规范的上市公司,需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2010年4月,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基础上,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为内部控制评价及审计的实施提供具体指导,由此进一步增强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可操作性。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收集2011年上市公司内控自我评...
(本文共72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
-

- 内蒙古财经大学
安然、世通等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件的爆发,极大降低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及其高管的信任,并对国际资本市场造成了重磅冲击,充分暴露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薄弱和信息披露的匮乏,催生了各国监管层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和信息披露的加强与深化。我国上交所与深交所于2006年6月和9月分别颁布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财政部联合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于2008年6月正式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称得上是中国版的“萨班斯法案”,明确指出该规范要在上市企业率先开始执行。实施此规范的企业,每年需要对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开展自我评估,并向社会出具自我评估报告。此规范的出台使得上市企业更加透明化,是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举措。五部委在基本规范的基础上于2010年4月又向社会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及《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为上市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做出了明确指引和操作规范。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作为内部控制的再控制...
(本文共46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
-

- 陕西科技大学
2016年2月11日,美国COSO委员会首次邀请我国参与修订《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中美双方共同签署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与美国科索委员会合作备忘录》。这标志着我国在内部控制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步,正与国际接轨,积极参与到制定国际内部控制标准的合作中,反映了国家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尽管我国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及实务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根据《中国上市公司2015年内部控制白皮书》报告显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例如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格式不规范;内部控制实质性信息披露较少、没有足够的量化数据支撑评价结论,可用性差;内部控制评价过程,评价方法及信息披露工作不够严谨。本文在上述现实背景下,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进行研究。首先参阅大量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评价的理论研究成果,为后续论文的撰写奠定了理论依据;其次搜集研阅了2014-2015年共100家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同时结合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内...
(本文共70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
-

- 安徽财经大学
21世纪初,美国爆发了安然、世通、施乐等一系列的财务舞弊案件对其资本市场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使得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及管理层的信心跌至低谷。2002年,美国颁布了《SOX法案》,由此拉开了强制上市公司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序幕。相较于美国资本市场,我国近些年的财务舞弊与造假也屡见不鲜。为了增强我国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评价的重视,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于2006年先后颁布了各自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2008年,五部委联合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范明确提出上市公司应对其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以报告形式对外提供。为了向企业提供更多关于内部控制建设方面的指导,2010年五部委又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和18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这说明,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也逐步缩小。虽然我国实施内部控制评价的制度环境已初步形成,《企业内部控制评...
(本文共67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
-

- 河南大学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全球范围内,财务舞弊案件的频发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严重缺位或失灵。实践证明,一个企业拥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并非等于拥有有效的内部控制,由此内部控制评价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出来。内部控制评价是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保证其有效实施并促进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美国国会于2002年7月出台了《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404条款作为该法案的核心条款之一,要求公众公司管理当局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自我评价,并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标志着内部控制信息强制披露时代的到来。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问题也逐步引起相关部门和理论界的高度重视。为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于2006年6月和9月颁布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2008年我国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这些相关规范制度要求我...
(本文共61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