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辽西医巫闾山的隆升历史

本文利用裂变径迹年代学方法 ,结合其他同位素年代学资料 ,通过构造热演化的定量分析 ,认为医巫闾山山脉的隆升历史经历了 118~ 81Ma期间的第 1个快速隆升阶段、81~ 14Ma期间的缓慢隆  (本文共9页) 阅读全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辽西医巫闾山北段中生代构造格架及其对金矿形成富集与分布的控制作用

辽西医巫闾山呈北东走向,西邻阜新盆地,东邻下辽河坳陷。研究区属华北地块北缘的燕山陆内造山带的东北端的阜新金矿集中区,是东西走向的燕山北缘围场-赤峰-阜新金银铜成矿带与北东走向的绥中-锦州-阜新金铅锌钼成矿列的交汇处。因此,对辽西医巫闾山北段中生代构造格架及其对金矿形成富集与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对医巫闾山北段阜新金矿集中区的构造演化历史,尤其是中生代以来的区域构造特征与金矿形成富集的关系作了深入的研究,以期为本区资源规划、评价及矿产勘探工作提供区域成矿构造学方面的依据。辽宁阜新地区医巫闾山北段以排山楼特大型金矿的发现而著称于世。论文在紧密结合地质背景、构造背景研究的基础上,以地质事件为主线,分析该地区域成矿构造的成生历史,特别是燕山运动以来继承及新生的构造体系格架与滨太平洋成矿构造域的盆岭构造、闾山岩体热隆、变质核杂岩等3个不同级别的区域成矿构造系统。重点以排山楼、大板、大樱桃沟、五家子等金矿矿田构造调查为基础,以...  (本文共205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1年10期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基于主被动遥感协同的山体隆升动态监测研究

近年来,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PS-InSAR)快速发展,为宏观尺度的地表形变监测提供了契机,但该技术在国内尚未广泛应用,尤其在山体动态监测领域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文中利用PS-InSAR方法监测内蒙古和林格尔县的山体隆升情况,并对方法进行面向对象的改进。基于主被动遥感数据协同增加信息维度,构建多尺度滤波...  (本文共7页) 阅读全文>>

《地质学报》2017年03期
地质学报

西天山白垩纪隆升-剥露的裂变径迹证据

白垩纪的隆升-剥露事件在新疆不同构造单元广泛发育。本文主要是通过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技术,结合温度-时间热模拟反演的研究,探讨西天山北段和中段白垩纪的隆升-剥露过程。17个样品分别采自西天山北段的博罗科鲁山、依连哈比尔尕山以及西天山中段的独库公路附近的花岗岩体。裂变径迹测试结果显示,样品的径迹年龄介于45.4±3.2~81.6±4.9 Ma,平均径迹长度介于12.62±0.17~13.53±0.14μ...  (本文共13页) 阅读全文>>

《小学语文教学》2017年21期
小学语文教学

借助预习提问 架构语文课堂

引子一:陈隆升教授在全国作了一次大型的学情调查:认为自己在语文课堂上收获较大的学生仅占21%;78.3%的学生...  (本文共4页) 阅读全文>>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6年02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天山山脉中新生代差异隆升及其机制探讨

为了揭示长约2500 km的天山山脉中新生代隆升特征,本文系统梳理分析了已发表的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和本次野外采样测得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约460个,岩性以花岗岩和砂岩为主。结果显示整个天山山脉隆升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性。白垩纪以前记录的径迹数据约占14%,白垩纪以来的数据约占86%,晚古...  (本文共9页) 阅读全文>>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1年04期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稳定同位素在山脉隆升历史重建中的应用

本文简要介绍了现今山脉隆升历史研究方法的现状 ,指出可以利用同位素作为气候变化的指数 ,以气候变化为桥梁来...  (本文共3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