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哈拉津胡舒晚中新世动物群(英文)
过去40年,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的陆相新近纪化石地点中应用了筛选技术,采集到大量标本,这些发现迅速填补着晚新生代动物群演替和生物年代学认识的空白。在把孤立的化石组合按时代先后进行排序和建立动物群序列框架中,小哺乳动物的发现和研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报道了另一个产自哈拉津胡舒地点的晚
(本文共26页)
阅读全文>>
-

- 科技通报
黄土高原南缘的渭河盆地第四纪地层出露良好,富含哺乳动物化石。本文在对渭河盆地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产地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系统收集整理前人已有的成果,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对渭河盆地第四纪哺乳动物群做了...
(本文共7页)
阅读全文>>
-

- 微体古生物学报
本文描述西藏那曲地区混杂岩带嘎加组放射虫26属50种,其中包括5个未定种和4个新种,归属于10科4目。这个放射虫动物群以产Oertlispongus inaequispinosus为特征,数量也最多,我们称为Oertlispongus inaequispinos...
(本文共23页)
阅读全文>>
-

- 海洋地质动态
本文概述了大洋中脊热液喷口附近宏观动物群的研...
(本文共3页)
阅读全文>>
-

- 文物鉴定与鉴赏
二叠纪大灭绝事件之后,地球上的生命迎来了重新洗牌。中国的三叠纪,基本延续了古生代以来"南海北陆"的格局,华南许多地区都被海水所覆盖,浅海密布,气候温暖,给海洋生物提供了复苏与辐射的良好环境,生命逐渐繁...
(本文共4页)
阅读全文>>
-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安徽巢湖地区下三叠统奥伦尼克阶斯帕斯亚阶的巢湖动物群,代表了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绝灭之后三叠纪生物复苏过程中的早三叠世海洋生态系统。巢湖动物群以巢湖龙为优势类群,...
(本文共7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