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北地区近20年植被覆盖变化研究取得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副研究员尹振良团队基于2000~2019年的MODIS-NDVI遥感数据,将西北地区划分为内陆干旱
(本文共1页)
阅读全文>>
-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本研究针对我国主要农耕区、经济快速发展区,以及气候和地形过渡区的黄淮海地区的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气候与资源的影响展开,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利用较长时间序列(1981.7-2003.12)的NOAA/AVHRR GMMIS NDVI、气候及其他辅助资料,运用趋势、相关、EOF、SVD、PCA及数值模拟等多种方法,分析了黄淮海地区植被覆盖变化的时空特征及与气候因子的关系;通过对植被覆盖进行遥感分类,分析了20多年来土地覆盖类别及相互转化情况;基于植被平均NDVI资料,利用社会经济因子和气候因子,分析了植被覆盖变化的驱动力和驱动机制,并建立了驱动力模型;运用RegCM3区域气候模式,模拟了植被覆盖在大范围城镇化和农田化情况下,对气候与水资源要素变化的影响情况。主要结论如下:(1)1982-2003年黄淮海地区植被覆盖变化特征1982-2003年,黄淮海地区植被NDVI年际上总体表现为略微增加的趋势,但局部也存在负变化趋势;植被...
(本文共187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
-

- 人民黄河
利用不同时空尺度的GIMMS NDVI和MODIS NDVI数据,构建了青海省1982—2018年长时序NDVI数据集,分析不同海拔、不同类型高寒植被覆盖变化特征与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1982—2018年植被覆盖整体有所改善,中高海拔和高寒...
(本文共7页)
阅读全文>>
-

- 水土保持通报
[目的]分析三江源植被覆盖变化趋势,掌握三江源生态环境状况,为三江源后期生态建设项目的宏观布局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MODIS-NDVI,DEM及气象数据,借助最大合成法(MVC)、趋势分析、Hurst指数等方法从多个角度,综合分析2001—2020年三江源植被覆盖时空演变特征及未来发展趋势,并结合偏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残差分析法探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的响应特征。[结果](1)近20 a来三江源植被覆盖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增速...
(本文共11页)
阅读全文>>
-

- 生态学报
探究植被覆盖变化是评估陆地生态系统环境变化的重要手段,但现有研究多采用线性趋势来表达植被覆盖的变化情况而忽略了趋势的非线性。本文使用GLASS FVC数据,利用BFAST方法和格局分析,探讨了1982—2018年我国植被覆盖变化的非线性趋势及其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与线性趋势方法的对比发现,BFAST的检测结果揭示了四川盆地、黄土高原等地的植被覆盖显著增加趋势其实存在中断,青海和东北等地植被覆盖经历了由退化到改善的过程而并非简单的线性增加,而青藏高原中东部等地则由原先的改善趋势变为了退化趋势。(2)将非线性趋势结果进行分类,其中单调型增加类型占比最多,达到33.58%,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陕西及河南等地;单调型减少占比1.82%,主要...
(本文共12页)
阅读全文>>
-

- 生态环境学报
粤港澳大湾区的植被覆盖特征与变化趋势受到多种自然因子的影响。基于2001—2020年的MODIS NDVI遥感数据,采用增强植被指数(EVI),结合Sen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级分析法、地理探测器驱动力分析模型等方法,分析20年长时间序列大湾区植被覆盖特征与变化趋势,并进一步结合气象数据、高程、坡度、坡向、土壤等数据,研究气候与非气候自然因子对植被覆盖特征与变化趋势的影响和驱动力。结果表明,(1)大湾区植被覆盖整体呈极显著改善趋势。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植被变化趋势均表现为极显著改善。但城乡建设...
(本文共12页)
阅读全文>>
-

- 西北水电
为掌握清水河上游流域2000年以后植被覆盖时空演化情况,以固原原州区Landsat系列遥感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基于NDVI的像元二分法植被覆盖度评估模型。通过植被覆盖度分级、转移矩阵及差值计算等方法,系统分析了研究...
(本文共6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