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对退耕还林问题的几点思考

围场县自2000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截止到2006年退耕地还林45.7万亩。退耕还林的实施使全县有林面积达到77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  (本文共1页) 阅读全文>>

华中农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退耕还林绩效问题研究

本研究选择我国正在实施的退耕还林生态建设工程的绩效问题作为研究客体,以经济学、生态学、土地科学等理论为基础,在对退耕还林试点区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现行退耕还林政策以及对农民利益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并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系统全面分析不同利益主体退耕还林的成本和效益。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目标决策评价方法对退耕还林综合效益进行定量研究,建立合适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通过退耕还林地区的实证分析应用,最后提出提高退耕还林绩效的政策建议。全文由七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导言主要阐述了该论文研究的背景,选题的主要目的及意义,研究的基本思路及主要内容,研究的特色及创新点。第二部分系统介绍了国内外退耕还林研究的最新动态,包括国内外退耕还林工程实践与理论研究方面,并对与本选题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进行综合评述,比较中外退耕还林理论研究的特点。第三部分介绍和借鉴经济学、生态学、土地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探讨退耕还林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通过理论分析为退耕还...  (本文共127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

《理论导刊》2004年02期
理论导刊

关于西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可持续性推进问题的几点思考——基于相关现实案例分析

西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已经启动并取得初步成效,但也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基于对现实相关案例...  (本文共3页) 阅读全文>>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农户参与退耕还林行为理论与实证研究

退耕还林工程是迄今为止我国农户参与面最广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据国家林业局初步统计,从1999年到2006年止,退耕还林工程现已涉及3000多万农户、1亿多农民。本文以农户微观行为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旨在通过对农户参与退耕还林行为研究,揭示出农户参与退耕的行为机理,以更好地引导、激励和规范农户行为,提升农户参与的深度和层次,确保农户的持续参与和有效参与。本研究对于可持续地科学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构建和谐现代林业,保障林农利益,也有着较为重要的研究意义。本论文共分为十章。第一章为导论,概述了本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内容和方法等,勾勒出了本研究的概貌。第二章对本研究的相关研究范畴和核心概念加以界定,并对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加以综述,并进一步明确了本研究的一些基本假设,为后文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三章概述了退耕还林工程进展情况,并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机理。第四章介绍了农户调查方案及调查地区概况,为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五章结合样本农户数据分...  (本文共242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

《改革与开放》2009年06期
改革与开放

关于大方县退耕还林工作的几点思考

退耕还林是党和国家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的一项长期的富民工程。本文通过对我县...  (本文共1页) 阅读全文>>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基于农户意愿的退耕还林后续补偿问题研究

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目前,在一些实施退耕还林较早的地区,经济林第二轮的补贴已经到期,生态林第二轮补贴也即将到期,在这种背景下,全面了解退耕农户对于补偿政策的看法,深入考察退耕农户的复耕意愿、后续受偿意愿和影响因素,对于国家制定和完善退耕还林后续补偿政策、维护退耕农户的利益以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站在退耕还林两轮补贴即将到期的时点上,对河北省张北县和易县退耕农户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农户对退耕补偿政策的评价及对未来补偿政策可能变化的响应,并进一步对农户复耕意愿和后续受偿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表明,农户对第二轮补偿政策的满意度明显低于第一轮;若停止补偿,有发生毁林复耕的可能,农户年龄、家庭劳动力人数、家庭非农就业比例、退耕地面积和退耕补贴影响程度对农户的复耕意愿有显著影响;调查区退耕农户后续受偿意愿的均值为2350.91元/(公顷·年),且地区差异较大,农户年龄、退...  (本文共71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