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块体非晶合金的结构研究进展

文章介绍了非晶合金的结构模型的研究进展,对块体非晶合金结构的实验研究及模  (本文共6页) 阅读全文>>

湘潭大学
湘潭大学

块体非晶合金的形成、结构与流变性能研究

块体非晶合金(BMG)因具有独特而优异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BMG不仅在国防、航空航天、机械和电子电力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它也是研究非晶材料的结构、玻璃转变和变形机理等基本科学问题的理想研究对象。目前人们已成功开发了众多的非晶合金系,有的已在工程中得到了应用。然而较低的玻璃形成能力(GFA)和室温塑性仍然是很多非晶合金系应用的主要障碍。洞悉非晶合金的微观结构是理解玻璃形成和变形本质,并进一步开发性能更优的非晶合金的关键。本文以Zr-Cu-Al、Zr-Ni-Al和Zr-Cu-Al-Nb等Zr基块体非晶合金为研究对象,应用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AIMD)模拟结合实验结果的方法,对非晶合金的微观结构与玻璃形成以及流变行为的关系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全文工作和主要结果总结如下:1、基于经典结晶理论研究了非晶合金的流变性能与GFA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的等温转变曲线“鼻尖”温度T_n处的黏度与GFA成正比,...  (本文共135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

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团簇线判据及Cu-Zr(Hf)基三元块体非晶合金形成

块体非晶合金是一类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亚稳多组元合金材料。尽管已经开发出了许多块体非晶合金,但是这一研究仍然依靠经验总结和大量实验。本文将我们课题组提出的成分判据,尤其团簇线判据,应用于三元Cu基块体非晶合金的成分优化中,系统研究Cu-Zr-Al、Cu-Zr-Ti以及Cu-Hf-Al、Cu-Hf-Ti三元体系中块体非晶合金的形成,并对团簇线判据赋予了新的涵义。团簇线判据,以前亦称“变电子浓度线判据”,是指在三元相图上二元特殊团簇与第三组元的成分连线。它反映了优化的三元非晶相与基础二元团簇之间的结构联系,可视为从二元团簇向三元相的生长路径。其应用首先涉及到团簇的筛选问题。本文通过对Cu-Zr团簇结构的研究,提出了与非晶相关的团簇筛选准则,包括拓扑密堆准则(原子尺寸准则)、化学短程序准则(优化的异类原子配位)以及动力学准则(团簇成分必须靠近深共晶点,远离晶体相成分)。进而筛选出三个以Cu为心的团簇结构,二十面体Cu_8Zr_5(Cu_...  (本文共144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

《精密成形工程》2022年12期
精密成形工程

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块体非晶合金研究进展

非晶合金又称“金属玻璃”,是由于超快速冷却凝固导致无法有序排列结晶,从而得到的一种长程无序结构。这种非晶合金与存在晶界和位错的普通合金相比,具有更加优异的力学及物化性能。由于粉末状或条状非晶合金在尺寸和性能等方面的限制,因而大尺寸、优异力学性能及软磁性能卓越的块体非晶合金的制备受到了大量关注与探究。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以温度低、效率高、时间短...  (本文共11页) 阅读全文>>

《材料导报》2022年13期
材料导报

块体非晶合金的低温性能研究进展

非晶合金的结构与性能在极端条件下会发生大的改变,且其变形机理目前尚不统一。为了明确低温极端条件对块体非晶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本文综述了块体非晶合金在低温条件下微观形貌、力学性能的变化。主要阐述了低温对其拉伸与压缩力学性能的影响,列举了块体非晶合金在低温下具有高屈服强度等优异的力学性能,如低温下块体非晶合金的屈服强度可达2 217 MPa。此外,还评述了块体非晶合金在不同低温条件下电性能和磁性能的变化,发现块体非晶合金在磁制冷方面也有突...  (本文共8页) 阅读全文>>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21年04期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块体非晶合金成形技术研究进展

提出了非晶合金超塑性成形和铸造成形的基本技术路线,并对近年来非晶合金在超塑性成形和铸...  (本文共6页) 阅读全文>>

《材料导报》2018年03期
材料导报

块体非晶合金韧塑性研究现状

提高室温塑性和断裂韧性是块体非晶合金作为先进结构材料应用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理解应力加载时的室温塑性变形机制是提高其韧塑性的前提。块体非晶合金通过高度局域化的剪切带形成和扩展而产生塑性变形,提高其室温塑性取决于剪切带的均匀化分布程度。研究者们在该领域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如喷丸、设计高泊松比...  (本文共6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