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北魏墓葬中的乐舞形象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音乐、舞蹈是中国乐舞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上承秦汉的乐舞传统,又吸收融会了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外来的乐舞,获得了新的发展~([1]
(本文共6页)
阅读全文>>
-

- 山西大学
本文研究的北魏时间从拓跋琏称魏始,至北魏分裂为东、西魏止,即公元386—534年。文章通过对北魏时期不同地区墓葬出土的乐舞百戏形象的对比,得出数据,来探讨北魏时期的乐舞百戏形象,进而探讨文化交融在艺术方面的影响。本文在写作的过程中,主要运用北魏墓葬出土的乐舞百戏形象的材料,即:乐舞百戏俑、壁画所见乐舞百戏形象、棺椁柱础所见乐舞百戏形象,主要运用考古类型学、历史学、民族学、音乐史学、舞蹈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成果,研究墓葬乐舞百戏的情况。文章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首先介绍了北魏时期所处的历史背景,然后对俑、乐舞俑、百戏作了简单的定义界定,然后介绍了当前学界对该选题的研究现状、选题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北魏时期各地区墓葬的乐舞百戏俑的出土情况及其类型学分析。主要介绍了北魏时期河套及平城地区、洛阳地区、关中地区、山东地区和华北平原、辽宁地区的墓葬乐舞百戏俑出土的情况,并对出土的乐舞百戏俑进行考古类型学的研究。第三部分为北...
(本文共71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
-

- 东南文化
人首鱼身俑是唐宋墓葬中时有出土的一种镇墓神怪俑,唐代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五代两宋时多见于南方,...
(本文共7页)
阅读全文>>
-

- 河西学院学报
4~5世纪的敦煌经历多次政权更迭,随着北凉沮渠氏在敦煌统治地位的确立,统治阶级开始大力推行佛教信仰。佛教宣扬的净土思想逐渐影响敦煌民众对死后世界的认知,并在有关死亡...
(本文共6页)
阅读全文>>
-

- 故宫博物院院刊
从平城时代到洛阳时代,再到邺城时代,北中国东部地区的墓葬文化既连续发展又有变化乃至突破。作者用"从平城到邺城"来概括...
(本文共24页)
阅读全文>>
-

- 华夏考古
2012年,高平市汤王头村发现一座金代仿木构彩绘多室砖墓,墓葬由墓道、甬道、前室、东西耳室和后室构...
(本文共8页)
阅读全文>>
-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文章主要探讨大同地区中高等级墓葬中墓志所提及的国号问题。代国在前秦灭亡后复国时,拓跋珪即改国号为大魏,并在时隔10年后的再次朝会中继续坚持了这一决定。这一选择确立了拓跋氏的华夏正统身份,关乎北魏拓跋氏政权的正统性...
(本文共6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