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旧红》

《旧红》是林之对自己人生与梦想的一次回眸,是她走过、悟过,又升华过的爱美之瞳,也是她扎根心灵乡土对于梦想一尘不  (本文共1页) 阅读全文>>

《文学遗产》1986年05期
文学遗产

质变:从“旧红学”到“新红学”

刘世德《质变:从"旧红学"到"新红学"》(载《文学评论》1986年第2期)认为以胡适、俞平伯为代表的新红学对于旧红学是一个质变。这种质变,首先...  (本文共1页) 阅读全文>>

《文学评论》1986年02期
文学评论

质变:从“旧红学”到“新红学”

红学,新红学或旧红学,这已是做文章的老题目了,很不容易再写出新意来。今天之所以还要让它在笔下出现,那是因为——胡适的逝世已经过去了二十四个年头。俞平伯在学术界已经度过了六十五个春秋。时代已经进入了八十年代。对于以胡适和俞平伯的名字为标识的...  (本文共7页) 阅读全文>>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从新、旧红学的论争看红学突破问题——五四时期古典文学研究的反思之一

近年来,学术界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思,波及对五四时期以红学论争为前导的古典文学研究的反思。文章通过重审五四时...  (本文共7页) 阅读全文>>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2年06期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红楼梦考证》与新旧红学之争

本文从胡适之前"红学"的状况以及新旧红学的论争两个方面入手,...  (本文共2页) 阅读全文>>

《福州师专学报》1999年02期
福州师专学报

旧红学时期的学术论争

从红学诞生起,就与论争结下不解之缘。长达一百多年的“旧红学”时期的学术论争,主要围绕着钗黛的是非之辨、小说的“真”“假”...  (本文共7页) 阅读全文>>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