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改编的对象,亦是“精神对话的对象”——从三个时间节点“鲁迅戏”的嬗变谈起
作为中国现当代戏剧史上重要的演出现象,根据鲁迅作品改编或者以鲁迅生平为表现对象的话剧作品,持续受到不同时代戏剧研究者与鲁迅研究者的关注。由此衍生的相关探讨,不仅关涉到鲁迅作品的理解和阐释、经典改编的得
(本文共11页)
阅读全文>>
-

- 百年潮
礼物,是人们感情的一种寄托和具化。20世纪30年代,瞿秋白夫妇在鲁迅家避难时,送给鲁迅之子周海婴的"积铁成象"玩具,见证了瞿秋白、鲁迅之间的深厚友情,也反映出瞿秋白对于友人之子的关爱之情。虽...
(本文共4页)
阅读全文>>
-

- 文物天地
坐落于北京阜成门内大街宫门口二条19号内的鲁迅故居,是鲁迅在北京居住过的最后一个地方,也是其去上海后两次回北京探亲的暂住地,如今已是北京鲁迅博物馆的一部分。在这座鲁迅亲手设计的小四合院里,最广为人知的当...
(本文共2页)
阅读全文>>
-

- 鲁迅研究月刊
1937年初,在鲁迅的亲友、学生们决定编辑《鲁迅先生纪念集》时,市面上已经有不少这方面的书籍问世了。自鲁迅逝世后,不少书店竞相剪辑报刊上纪念鲁迅的文章,编辑成书,坊间流传的就有上海新东...
(本文共8页)
阅读全文>>
-

- 文艺争鸣
这部书稿的成因非常偶然。2019年的某天,我的母校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文贵良教授来电,命我写一篇《朝花夕拾》的导读文章,只要两万字...
(本文共17页)
阅读全文>>
-

- 鲁迅研究月刊
青年鲁迅在介绍西方"新神思宗"思想家时,以"意力"对译其"意志",将之看作矫正西方19世纪物质文明偏至发展的一剂良药,也是晚清中国亟需输入...
(本文共10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