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皮肤损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外泌体是多种组织细胞分泌的脂质双分子层结构小囊泡,其内含有蛋白质、脂质、mRNA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介导细胞间的物质传递以及信息交流等作用,从而调节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本文共5页)
阅读全文>>
-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存在于机体间质组织中的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成体干细胞。由于MSCs具有来源广泛、较强的增殖与多向分化能力以及低免疫原性等优点,已成为干细胞临床治疗的理想种子细胞。外泌体(Exosomes,Exo)是细胞通过旁分泌产生的富含microRNA及其他生物活性分子的纳米级细胞膜包裹的囊泡,通过与靶细胞融合并释放其中的microRNA等物质,从而对靶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和凋亡等生理活动进行调控。MSC-Exo在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具有重要意义,与MSCs直接移植治疗相比,没有致敏、致癌风险,且剂量易控制。目前人和鼠等动物的MSCs研究较多,而犬MSCs研究较少,但犬作为首选家养宠物,其健康问题同样受到人们的关注。皮肤创伤是犬最常见的创伤,常规治疗方法易导致继发感染、伤口愈合时间长和形成疤痕等问题,MSC-Exo具有抑制炎症反应、加快愈合速度等优势,给皮肤损伤治疗提供...
(本文共119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
-

- 临床肺科杂志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最早起源于早期中胚层,能够自我更新并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能在成体骨髓、牙髓、脂肪组织、脐带等组织中分离~...
(本文共6页)
阅读全文>>
-

-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检索2011—2021年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
(本文共4页)
阅读全文>>
-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背景:现有的外泌体蛋白组学研究中,只有不同来源外泌体或者不同条件下分泌的外泌体之间的蛋白组学对比,没有外泌体和其母体细胞之间的对比分析。目的: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进行提取鉴定和蛋白组学分析。方法: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并采用超滤序贯超离法提取外泌体,通过透射电镜、纳米颗粒跟踪分析、蛋白质定量、蛋白质印迹法及蛋白组学分析等技术鉴定。结果与结论:(1)提取的外泌体分散度较好且均一,多为杯状圆形或类圆形的膜性小囊泡,可见囊泡的双膜性结构,...
(本文共7页)
阅读全文>>
-

-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据中国学者2021年11月18日(Cancer Lett,2021 Nov 18. doi:10.1016/j.canlet.2021.11.015.)报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泌的外泌体(MSCs-Exo)作为天然囊泡,可以作为良...
(本文共1页)
阅读全文>>
-

-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作为干细胞临床治疗最常用的细胞类型之一,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基质来源的成体干细胞,主要存在于骨髓、牙髓、脂肪、脐带等结缔组织和器官间质中。近年的研究发现,移植后的干细胞能够成功迁移,并定向分化修补缺损组织的比例十分有限,且移植后...
(本文共6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