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观象台天文仪器之被劫与归还史事拾补
近代劫掠文物事件中,北京观象台天文仪器的被劫和归还是最具戏剧性的。1900年,义和团攻击北京使馆区,列强派出军队驰援。8月15日,联军攻占北京。12月2日,驻京德法部队径自协商拆走观象台天文仪器,这一掠夺行动不但在驻京联军中造成龃龉,也随即在英美等国报纸的宣传下,成为了遍传世界的国际丑闻。法国首先在国际压力下归还所掠天文仪器;德国则坚持所得,将之运往德皇波
(本文共35页)
阅读全文>>
-

- 考古
北京观象台位于北京建国门南侧(今建国门立交桥西南角),是我国在天文学方面保存最好的古迹,如今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观象台年...
(本文共7页)
阅读全文>>
-

- 气象科技
利用1998—2009年北京观象台、大兴和丰台站气温小时观测资料,分析了五环路建设前后气温的变化以及气温变化的季节差异;利用2008—2009年北京观象台及其周边20km范围内站点的气温分...
(本文共5页)
阅读全文>>
-

- 气象
利用北京观象台1841—2008年年降水量资料及近50年北京市20个气象站和82个雨量站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降水量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对北京地区的降雨进行分区研究,并结合观象台站逐分钟降雨资料应用广义偏态分布(GPD)方法分析了北京地区不同历时降雨量重现期。结果表明:近168年来,北京地区...
(本文共8页)
阅读全文>>
-

- 气象
大气混合层厚度是大气环境质量影响预测中所需的重要参数。应用Holzworth干绝热法计算最大混合层厚度的基本原理,采用王式功等提出的逐步逼近法计算了北京观象台站1970—2007年的最大混合层厚度,分析了最大混合层厚度38年的变化和月平均值的年变化特征,同时应用2004—2007年同期的北京地区空气质量等级与同期大气混合层厚度逐月分布...
(本文共5页)
阅读全文>>
-

- 气象科技
为了解"热在三伏"的程度及其随年代的变化,统计分析了三伏时节北京观象台1971~2006年气温等气象要素。结果表明:①三伏时节的平均气温与相对湿度比夏季分别高0.8℃和5%;②"短三伏"的平均气温比"...
(本文共4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