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大分子药物定量检测研究现状
21世纪以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大分子药物的研究成为了最有前景的领域之一,此类药物的药动学研究
(本文共4页)
阅读全文>>
-

- 中国基础科学
生物大分子药物已成为21世纪药物研发中最具发展前景的领域之一,在重大疾病治疗中已取得重大进展,但在体内递送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和障碍。近年来,通过研制各种生物大分子药物新剂型,在解决上述问题方...
(本文共6页)
阅读全文>>
-

- 食品与药品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联用技术和基因研究的发展,生物大分子药物的研究深受化学和医学工作者的关注,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表面等离子共振-环伏安法(SPR-CV)、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质谱...
(本文共4页)
阅读全文>>
-

- 中国药业
脂质体作为新的制剂技术,对提高蛋白质、多糖、多肽类等生物大分子药物的稳定性、靶...
(本文共3页)
阅读全文>>
-

-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大分子药物的研发已经是生物技术药物研发中最具有前景的领域之一。生物大分子药物具有独特的...
(本文共3页)
阅读全文>>
-

- 重庆大学
生物大分子药物主要包括重组蛋白质和基因等,这些药物由于其作用位点的特异性和较低的毒副作用已经成为一类强大的药物被广泛用来治疗各种疾病。然而,大分子药物自身不稳定,易降解失活且难以穿透细胞膜,这对大分子药物的临床应用提出了巨大挑战。为了克服这些障碍,开发一种能够提高药物效力的递送系统是一种颇具吸引力的方法。本论文主要围绕蛋白质、基因等的新型运输系统展开研究,具体包括核/壳卫星状纳米运输系统,胶束微囊运输系统以及基于DNA自组装的运输系统。(1)自组装核/壳卫星状纳米颗粒用于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运输的研究我们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核/壳卫星状纳米颗粒,这一纳米颗粒是通过葫芦[8]脲介导的主客体相互作用将治疗性蛋白质络合到核/壳聚合物颗粒表面而形成的。这种核/壳卫星状纳米颗粒作为蛋白质载体的递送效果是通过向关节内运输IL-1Ra来展示的。研究表明,IL-1Ra能够高效地自组装到聚合物纳米颗粒表面,同时又保持了良好的蛋白质...
(本文共113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