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福建地区慢性重型肝炎证候规律研究

目的:通过对福建地区慢性重型肝炎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以及中医证型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探讨慢性重型肝炎不同证型形成的病理基础,为慢性重型肝炎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确定慢性重型肝炎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炎与人工肝学组制定的《肝衰竭诊疗指南》;中医辨证标准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参考《中医内科学》第七版,结合临床实际而制定)。2、制定临床资料收集量表(根据中西医诊断标准要求,制定收集量表,主要内容包括:症状、体征、临床常见并发症、肝功能相关实验室指标等,按症状出现的频率、持续时间、性质程度与外界刺激关系等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辨证分析)。3、收集临床资料:以临床资料收集量表为依据,收集了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期间福建地区(主要是福州市传染病医院、厦门市中医院肝病中心、龙岩市第二医院传染病专科住院病人)慢性  (本文共50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

江西中医药大学
江西中医药大学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证型分布规律回顾性分析

目的:本研究旨在导师指导下及既往研究基础上,认识到湿热因素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尤其是慢性难治性ITP中存在的意义,故通过回顾性的收集本院在过去十年间就诊于血液内科住院部及门诊的患者信息资料,通过中医的辨证分型,确定患者所属的证型,最后归纳,并分析出各证型在ITP的中医病证分型中所占比值。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了客观依据,使临床诊断更加准确。同时也使临床医师在治疗本病时,充分的发挥中医特色。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ITP患者病史资料在副主任及以上的中医师指导下进行辨证分型,分析各证型所占比重,并分析其相关性因素。结果:(1)此次研究的120例ITP患者中,血热妄行证12例,阴虚火旺证20例,气虚不摄证19例,瘀血内阻证15例,湿热内蕴证54例,其中湿热内蕴证所占比例最大,血热妄行证所占比例最小。按照各证型的分布,提示近十年间就诊于我院患者以湿热内蕴证型多见,与紫癜病传统证型分类存在一定差异性。(2)ITP患者中以女性居多,...  (本文共51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

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南中医药大学

黄连素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湿热内蕴证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系统的临床观察,在一体化治疗的基础之上,比较黄连素与厄贝沙坦改善慢性肾小球肾炎湿热内蕴证患者临床症状体征、24h蛋白尿定量、IL-6水平及补体C3水平的情况,明确黄连素是否具有控制蛋白尿及延缓肾功能损害的作用。方法: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内科门诊中符合西医慢性肾炎诊断标准和中医湿热内蕴证型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分别使用黄连素和厄贝沙坦片进行治疗,两组均以8周为观察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临床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1.黄连素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厄贝沙坦片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两组在中医症状总积分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单项症候评分中治疗身重困倦、口干口苦、恶心呕吐、脘腹胀满、便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3.两组均可改善患者24h尿蛋白定量、IL-6水平、补体C3水平(p0.05),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  (本文共57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

《中国中医急症》2021年01期
中国中医急症

甘露消毒丹和升降散加减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湿热内蕴证)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甘露消毒丹和升降散加减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湿热内蕴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湿热内蕴型)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9例,两组均予甘花漱口液漱口,对照组另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口服,治疗组加用...  (本文共3页) 阅读全文>>

《中医药导报》2014年02期
中医药导报

复方芩柏颗粒剂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放射性直肠炎湿热内蕴证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芩柏颗粒剂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放射性直肠炎湿热内蕴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9例湿热内蕴型慢性放射性直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复方普鲁卡因保留灌肠,治疗组采...  (本文共3页) 阅读全文>>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柴胡解毒汤加味方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湿热内蕴证)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柴胡解毒汤加味方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湿热内蕴证的疗效,同时探索其对肝功能、血清炎症因子、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的作用,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入选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湿热内蕴证)患者6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4例,治疗组33例。对照组在充分休息,避免劳累;清淡饮食,补充维生素、蛋白质等的基础上,予以保肝(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4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降酶(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2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柴胡解毒汤(柴胡15g黄芩15g茵陈蒿20g土茯苓15g凤尾草30g草河车30g茜草15g炙甘草8g)。若有肝区疼痛不适感觉,放射至腰背部时,加川楝子12g、延胡索12g。若出现腹胀,二便调者,加用枳壳10g、桔梗10g。腹胀而大便溏薄,脉来沉缓无力,加用陈皮6g、白术12g。口渴喜冷饮、大便干、小便黄、情绪烦躁加重时,加用野菊...  (本文共71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