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斯曲线理论演进研究
菲利普斯曲线理论是宏观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析框架。这一理论自提出以来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讨论,经过各学派学者的改进,取得了很多重要的发展。对这一理论的演进路径和演进逻辑进行梳理,有助于把握其发展的规律和方向,指导进一步的研究。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阐述了菲利普斯曲线从原始形态发展成为现代宏观经济分析中主流的新凯恩斯主义形式的演进过程。然后基于理论范式发展的角度对其演进过程进行了评析,指出了其演进的逻辑,并沿着这一逻辑展望了理论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对菲利普斯曲线演进过程的分析,本文认为其演进逻辑是在面对实践的挑战和其他理论的批评时,保持其范式的核心稳定,通过范式外围的改变,来适应实践的需求、吸收合理的批评,从而达到理论自身不断进步的过程。范式外围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第一,通过建立理论前提、分析经济主体的行为方式,为纯粹经验的模型补充理论基础,将理论从单纯地描述经济规律发展到能够解释经济规律;第二,通过修正前提假设,使理论分析更加贴
(本文共48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
-

- 行政论坛
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一场"改革政府"的浪潮,"重塑政府角色"成为政府改革的主旋律。在全球性"改革政府"的浪潮中,中国政府也一直在探求塑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本文共5页)
阅读全文>>
-

-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和新古典学派是当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主流学派。这两个对立的学派,在理论体系上有很...
(本文共3页)
阅读全文>>
-

-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新凯恩斯主义工资和价格粘性论述评龙中70年代末,当原凯恩斯主义陷入困境、新古典经济学的浪潮席卷西方宏观...
(本文共4页)
阅读全文>>
-

- 上海社会科学院
新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理论是新凯恩斯主义的精华,其所主张的最优货币政策不仅在理论上得到证明,至今仍对各国的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具有重大的指导性。新凯恩斯主义者从理性预期的角度出发,通过说明名义价格粘性、工资粘性的存在性,提出了货币政策非中性的结论。本文首先对新凯恩斯主义货币理论的来源和发展进行系统阐述,进而罗列了货币政策基本框架,其亮点在于通过在基准模型下证明了“严格的通货膨胀目标制”才是最优货币政策的合理性,主张央行在对外生冲击作出政策回应时应以价格水平的完全稳定作为其目标。其次,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论述了新凯恩斯主义与凯恩斯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并罗列了其货币政策主张的异同点,来说明新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主义的来龙去脉。再次,从实践方面,论述了“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政策的4个特征:“把价格稳定作为第一目标”、“公布确定的通胀目标”、“前瞻性”、“透明度”,并以此来验证此种货币制度在西方各国的实践效果,总结了启示和教训...
(本文共57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
-

- 吉林财经大学
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经济学家一直存在争议。古典经济学流派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坚持货币政策是无效的,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货币学派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货币政策是有效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从研究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或传导机制入手,研究货币理论和政策及政策有效性。“货币政策传导渠道”这个专有名词是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出现的,是由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提出来的,它研究货币政策通过什么渠道得到传输,实际上是关于货币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化。货币政策传导渠道问题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从理论上来说,经济学家已承认货币供应量影响经济活动,但货币供应量究竟通过什么渠道影响实体经济则比较复杂,需要深入研究;另一方面,关于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原因,有许多研究结论,比如弗里德曼等货币主义经济学家将其解释为货币政策的不当运用所致,但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货币供应量的下降并没有导致总产出的持续下降。现实中货币政策传...
(本文共45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