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PSO-BP神经网络的压力导丝温度及非线性补偿研究与实现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为我国居民的首要死亡原因。研究表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因素也逐渐增多,再加上于人口老龄化与人口增长,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根据推算,中国目前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数高达2.9亿人,因此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尤为重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新的可用于心血管疾病中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技术被提出。如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 CAG)、血管内超声(Intravenous Ultrasound, IVUS)、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等。但是,无论是曾经的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金标准”CAG,还是在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性诊疗中有很高指导价值的IVUS都只能对血管病变进行影像学评价,无法直接对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的生理功能进行准确评价。只能根据诊断医生的经验来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性
(本文共84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
-

- 心血管病学进展
早在施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的初期 ,Gruentzig等 [1] 介入心脏病学的先驱就认识到测...
(本文共4页)
阅读全文>>
-

-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随着对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及病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单纯冠状动脉造影在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生理功能方面存在着...
(本文共1页)
阅读全文>>
-

- 中国医学文摘(老年医学)
自从50年代后期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应用于临床以来,这一技术一直被认为是评价心外膜冠状动脉狭窄性病的“...
(本文共4页)
阅读全文>>
-

-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研究背景目前对于颈动脉狭窄临界性病变尚缺乏相应的治疗标准,颈动脉支架成形术需要更加直观的参考标准,本研究旨在探讨压力导丝用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可能性,以及压力阶差对颈动脉支架成形术适应证选择的指导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5-10月施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治疗的患者共32例,分别于手术前后根据颈动脉彩色超声、CT灌注成像及术中支架植入前后颈动脉血管内压力阶差变化,评价颅内血流代偿情况。结果术前颈动脉超声检查显示32例患者颈动脉狭窄率均≥...
(本文共5页)
阅读全文>>
-

- 广西医学
血管造影一直是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以及周围血管疾病的主要方法和标准 ,病理研究结果表明冠状动脉造影所提示的影...
(本文共1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