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性案例适用困境与解决路径研究
我国是成文法国家,制定法一直是法官适用最多、最具说服力最具权威性的判案依据。但是,由于成文法的抽象性和严格的制定程序,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法律适用和裁判尺度不统一”、“司法效率低下”、“立法滞后”等问题。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不均衡,法律统一适用一直比较困难,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大量新类型案件不断涌现,成文法所暴露的缺陷越来越明显。针对司法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我国从2010年开始确立案例指导制度,并且从2011年开始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指导性案例,以统一法律的适用,解决立法滞后、同案异判等问题。最高人民法院一直是指导性案例发布的主体,从2011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一批指导性案例以来,到目前为止已经发布了十一批56个指导性案例,指导性案例的遴选程序已渐趋成熟,但是指导性案例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情况却差强人意。当前存在着法官适用指导性案例积极性不高、适用形式不统一、对指导性案例的挖掘理解不够深刻等问题。最高人民法
(本文共77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
-

- 吉林大学
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分别发布了《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标志着我国正式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案例指导制度。我国的刑事案例指导制度在取得不斐成绩的同时,存在着相当严重的“不指导”问题。为了解决我国刑事指导性案例“不指导”的问题,需要全面认识刑事指导性案例和刑事指导性案例不指导现象,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刑事指导性案例不指导现象出现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我国刑事指导性案例不指导现象的措施,完善我国的刑事案例指导制度。首先,全面认识刑事指导性案例。案例与指导性案例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刑事案例亦是如此。由于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规定,使刑事指导性案例从刑事普通案例中脱离出来,成为了一种独立的法律现象,具备了独立存在的价值,从这个角度讲,我国建立的刑事案例指导制度并非真正的刑事案例制度,而仅仅是一种类司法解释的刑事指导性案例制度。其次,全面认识刑事指导性案例不指导现象。我国刑事指导性案例不指导现象具体表现为适...
(本文共44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
-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基于6593份包含“指导性案例”的民事判决书可以看出目前指导性案例的适用存在“自说自话”的特点,也即裁判文书中往往只有当事人对于指导性案例的提及或者法院对于指导性案...
(本文共8页)
阅读全文>>
-

- 人民检察
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一系列指导性案例在司法实践中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但指导性案例适用不足、参照率不高的问题仍普遍存在,其价值功能尚未...
(本文共2页)
阅读全文>>
-

- 人民检察
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二十三条第二款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可以发布指导性案例。从实践来看,检察指导性案例在弥补立法疏漏、统一法律适用标准...
(本文共3页)
阅读全文>>
-

- 人民检察
2010年7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并于同年12月31日发布首批三个指导性案例。2018年10月修订的...
(本文共3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