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三肇凹陷断裂特征及油气分布规律研究

弱变形构造带是指没有统一的断裂面,由区域应力场或基底断裂活动而产生于沉积盆地盖层中的变形程度较低的构造带。由次级构造(小断层、小裂缝、洼陷、潜山、凸起等)断续成带分布构成,属于断裂带形成演化早中期产物。研究表明,弱变形构造带在沉积盆地中普遍存在,并且与油气聚集关系密切,是未来油气勘探值得重视的领域。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泉头组顶部沉积盖层中发育众多弱变形构造带,与油气聚集分布具有对应关系。本文研究了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断裂发育情况,深入剖析其发育特征和演化机制,分析了弱变形构造带对油气聚集的影响,对进一步明确扶杨油层下一步勘探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区域地质资料、三维地震资料、油藏勘探成果、重力资料等资料,结合基底断裂分布、盖层断裂特征以及平面油气藏分布等情况,对扶杨油层弱变形构造带进行识别,分别为:2条北北西向的肇州弱变形构造带、2条北北西向的卫星弱变形构造带、1条北北东向的升平弱变形构造带、1条北北东向榆西弱变形构造带和3条近南北  (本文共61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

东北石油大学
东北石油大学

大庆外围扶杨油层难采储量评价方法及动用对策研究

随着大庆外围扶杨油藏动用储量比例增加,未动用储量主要位于扩边区,提交的储量多为难采储量,储层物性差、有效厚度小、砂体规模小、流度差、油藏欠压,投产后开发效果差,经济效益差,从近五年投产的区块效果来看,油井产量低,产能到位率在60~70%之间,平均为65%,万吨产能井数多,百万吨产能投资高。难采储量经济有效开发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提高单井产油量,并保持较长的稳产期。难采储量的开采与当前的开发技术和经济条件紧密相连,受油藏特征、工艺技术、政策和油价等因素的制约。针对扶杨油层难采储量特点,本课题研究确定了渗透率、有效厚度、试油产量及地层油黏度四项储量评价参数,建立了四类未动用扶杨油层储量划分标准,明确了储量的动用次序及技术需求研究;研究确定了能够建立有效驱动体系,达到较高水驱控制程度和开发效果的合理井网方式、井排距;研究改善了朝长地区扶余油层油水层识别图版制定了油水井不同储层穿透比和加砂强度等整体压裂参数界限,指导了射孔和压裂方案的实施;...  (本文共56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8年04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油运移形式及其控油差异性

为了研究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油分布规律,通过对比两种运移形式所需条件、分布特征及其控制油气分布的差异性,对青一段源岩生成油向下伏扶杨油层的倒灌运移和侧接运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油运移形式所需的条件不同,倒灌运移条件是青一段源岩具有足够大的超压和输导断裂,而侧接运移条件是断裂错断使上盘青一段源岩与下...  (本文共6页) 阅读全文>>

《上海地质》2008年01期
上海地质

松辽盆地宋芳屯油田扶杨油层孔隙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通过镜下观察,宋芳屯油田扶杨油层孔隙类型较多,以粒间孔为主。细管压力曲线上看,曲线较陡,分选差,孔隙结构特征参数总体上较差,与孔隙度、...  (本文共3页) 阅读全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2年05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松辽盆地西部扶杨油层成藏条件和勘探潜力

大庆长垣以西地区扶杨油层是后备储量接替的重要勘探目标之一。油层的成藏机理、成藏过程及油气分布规律 ,特别是 2 0 0 0m以下储层的勘探潜力的认识制约油气勘探 ,扶杨油层具有形成顶生下储式岩性油藏的成藏条件。青一段烃源岩在运移期油气...  (本文共4页) 阅读全文>>

《地质学报》2018年01期
地质学报

榆树林油田扶杨油层沉积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三肇凹陷榆树林油田扶杨油层中泥岩、粉砂岩和砂岩样品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多数主量元素含量中等,与全球平均大陆上地壳(UCC)相比,Fe_2O_3、MgO、CaO、Na_2O含量较低,而TiO_2、Al_2O_3、K_2O、MnO含量均略高;样品中的相容元素(V、Cr、Co、Ni等)含量均低于澳大利亚后太古宙页岩(PAAS)和UCC;稀土元素总量为102×10~(-6)~276×10~(-6),平均为...  (本文共16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