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场景协同交互关键技术研究

随着计算机图形学的快速发展,三维场景可视化技术已经在工程设计、军事应用和智慧城市规划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是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实际工程中也运用了可视化显示和交互编辑技术,并且已经被开发成了一个软件系统。然而,传统的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场景的交互编辑还仅限于单机操作,无法满足野外小组协同工作的需求,因此本文在原有的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场景交互编辑的基础上,对多用户协同交互编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经典的协同交互编辑方法采用的是以帧同步方式解决多节点同步编辑问题,但这些帧同步方法都是使用固定同步间隔,在网络环境不稳定、各节点网络存在差异时适应性较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帧同步方法。该方法与已有的帧同步方法相比,采用自适应同步间隔代替固定同步间隔,从而规避了固定同步间隔帧同步方法的缺陷。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各节点网络环境好坏不一的情况下,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另外,在三维地震采集观测  (本文共57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

《内蒙古石油化工》2021年06期
内蒙古石油化工

高邮凹陷永安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研究

研究区高邮凹陷位于苏北盆地内东台坳陷中部,面积2670km2,高邮凹陷生油环境好,储集层类型丰富,富集程度高,是盆地内勘探程度最高的凹陷,经过三十多年的勘探开发,凹陷内的勘探程度和勘探难度不断提高,勘探形式严峻,目前已进入...  (本文共7页) 阅读全文>>

《国外油气勘探》1994年03期
国外油气勘探

国外陆上三维地震采集量增长迅速

由于日臻完善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发现新油气田和科学开发已有油田中获得了巨大效益,不仅国外海洋石油地震勘探几乎全部采用三维采集,而...  (本文共1页) 阅读全文>>

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山地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随着四川盆地川中地区侏罗系非常规石油勘探进程的不断深入,原油勘探开发形势十分严峻,重点含油区普遍受地形地貌及环境影响,地质情况极其复杂,而常规地震勘探预测技术仅能发现构造变异带上的大、中裂缝及厚储层发育区,不能准确预测低、陡平缓构造带内的微、小裂缝和薄储层,严重制约了该区域油气藏开发的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开展相应的山地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攻关,形成一套适用于川中地区侏罗系非常规油藏地球物理综合预测技术,为该区油气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技术支持。鉴于我国油气勘探的窘迫现状和山地勘探的迫切需求,本文依托于《四川盆地侏罗系石油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研究》科技重大专项现场先导试验,通过对山地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从理论上剖析常规三维地震勘探对薄层及微、小裂缝预测精度不高的关键科学问题,提出针对薄储层预测、微小裂缝识别、河道砂精细刻画的山地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规范和综合预测技术。在此理论研究基础上,针对四川盆地特殊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环...  (本文共134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

《中国海上油气》2020年04期
中国海上油气

海上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在岩性圈闭勘探中的应用——以珠江口盆地惠州A工区为例

惠州A工区目前已有常规采集地震资料分辨率较低,导致目的层段薄层砂体接触关系难以确定,岩性圈闭边界线难以落实,小断层成像不清楚,难以满足勘探需求。在该工区进行了南海东部地区首次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试验,与常规拖缆采集地震相比,高密度采集方案电缆间距缩小至50 m,源缆...  (本文共6页) 阅读全文>>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4年03期
内蒙古石油化工

大民屯凹陷精细三维地震采集技术与效果

大民屯凹陷经过40多年的勘探开发已进入油气勘探中后期,基岩油气藏成为下一步勘探的主战场。勘探对象的变化,对地震资料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在大民屯凹陷开展了精细采集地震技术,从前期论证开始,针对具体...  (本文共2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