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小戏的一种。流行于内蒙及河北、山西的一部分地区。源于当地民歌《丝弦坐腔》,并吸收山西民间歌舞及受蒙古民歌与社火的影...
[详细]
《中国民间文学大辞典·上》
字数(151)
走唱的一种。又名“蹦蹦”、“双玩艺儿”。流行于东北地区。是在东北民歌和大秧歌基础上吸收河北莲花落等形式发展起来的。二人表演,现在表演者均为一男一女,各手执扇子、手帕表演。讲究“唱、扮、说、舞、绝”五功。演出形式有单、双、群...
[详细]
《中国民间文学大辞典·上》
字数(245)
属传奇性英雄传说。大意说古时曾有七个太阳在天空轮番照射,万物枯焦,百姓无法生活。有个大汉名叫二郎,天生神力,决心制服太阳。他挑...
[详细]
《中国民间文学大辞典·上》
字数(168)
江苏民间小戏的一种。流行于徐州一带。由清代当地的民歌《太平歌》发展而成...
[详细]
《中国民间文学大辞典·上》
字数(92)
幻想故事。是讲十个兄弟各具特殊本领,相互取长补短,各自发挥所能,团结对敌的故事。它们形体特别,各自具有顺风耳、千里眼、长脚杆、铁脑袋、铁骨尸、大嘴巴、软骨头、有气力、刀枪不入、肚皮包海、冷清清等特异功能。他们的对手一般都是存...
[详细]
《中国民间文学大辞典·上》
字数(458)
壮族民间北路壮戏的传统剧之一,流传在田林、凌云、乐业、百色一带。故事大意是:一个青年外出寻找对象唱歌,到一个老太婆家求宿。他在河边看见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回来后请求老太婆作媒引见。老婆婆千方百计使他们相见。两人相见后用对唱情歌...
[详细]
《中国民间文学大辞典·上》
字数(223)
谜语的一种。是以人名为谜底的谜语。一般所打人名,有的是古今中外的...
[详细]
《中国民间文学大辞典·上》
字数(85)
这类传说以人物为主,叙述他们的事迹和遭遇。这些人物有远古神话中的人物,有原始氏族、部落、集团的祖先或首领,...
[详细]
《中国民间文学大辞典·上》
字数(138)
是以人为主人公的寓言故事。它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基础上概括而成,情节一般是在人与人之间展开,抓住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
[详细]
《中国民间文学大辞典·上》
字数(149)
这类神话是原始人类对自身起源的原始解释。他们对人类生命的诞生,感到疑惑好奇。无法作出科学的论断,于是就幻想是神创造出来的。汉族中广为流传的《女娲抟黄土做人》的神话,即为典型代表。女娲不但是天地的再造者,并且是人类的始祖。据《...
[详细]
《中国民间文学大辞典·上》
字数(500)
民间小调的一种。流行于苏南地区。共八句,一、二、五、...
[详细]
《中国民间文学大辞典·上》
字数(69)
民歌内容分类的一种。也叫“孺子歌”、“婴儿谣”、“童谣”等。最早出现在先秦时代。是劳动人民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欣赏趣味、理解能力和生活经验,以简洁生动的韵语创作并长期流传的口头短歌。它具有内容单纯、形象生动、音韵优美、节...
[详细]
《中国民间文学大辞典·上》
字数(581)
福建山歌的一种。流行于福建北部地区。因唱山歌时用柴刀...
[详细]
《中国民间文学大辞典·上》
字数(71)
曲艺的一种。解放后新兴起来的表演样式。一般由四人表演,演员手执锣、钹,一人一句,随说随打,四句为一段,句式为“七、七、七、三”...
[详细]
《中国民间文学大辞典·上》
字数(162)
地方风物传说属物产传说类。这类传说是以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发现和创造的土特产品为素材而创作的传说。它往往记述了土特产...
[详细]
《中国民间文学大辞典·上》
字数(149)
地方风物传说。一般都是以地方著名的民间工艺品的创业和制作过...
[详细]
《中国民间文学大辞典·上》
字数(79)
生活故事。是叙述在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手工业者如矿工、船工、木工、瓦工、陶瓷工、玉雕工等同矿主、老板、官府、侵略者之间矛盾冲突的斗争故事。故事...
[详细]
《中国民间文学大辞典·上》
字数(201)
劳动号子。指从事打夯、采石、修建、运木等劳动时唱的号子。包括打夯号子、采石号子、修建号子、...
[详细]
《中国民间文学大辞典·上》
字数(119)
封建社会中编写话本的社会团体——书会中成员的名称之一。才人是对名公而言。名公是指“居要路”,“高才重名”的“公卿显...
[详细]
《中国民间文学大辞典·上》
字数(149)
侗族民歌的一种。最晚在清初已经形成。结构是多段体,最少为三段,多达百段以上。包括鼓楼大歌、叙事大歌、花唱大歌、礼俗大歌、侗戏大...
[详细]
《中国民间文学大辞典·上》
字数(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