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李鹏程;邹广文,罗红光,李红等
出版:吉林人民出版社
页码:1-418页
字数:390千字
电子版价格:¥19.20
简介:本册工具书共收录395条词条。

您购买后即可:1、在线阅读全部词条
       2、下载阅读本书
下载App,随时查阅本书
分享到:

《当代西方文化研究新词典 》

仅显示词条 显示摘要

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第三任所长。1903年9月11日出生于法兰克福市一个酒商家庭。1922~1923年在法兰克福大学学习哲学、社会学和音乐理论,1924年以一篇关于胡塞尔的论文获哲学博士学位。翌年赴维也纳师... [详细]

1918年生于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的比曼德利小镇上,是公认的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奠基人,其代表作《保卫马克思》、《阅读资本论》是这一思潮的圣经。1939年升入巴黎国立高等师范学校文学院学习。1940年6月因法西斯入侵法国,他入伍后不久... [详细]

英国文艺学家,英国皇家文学学会成员。他认为批评家的任务就是通过阅读作品找出作者的创作动机,评价作者是否实现了他的目的及其实际意义,并把结论公诸于读者。他反对用形式主义的理论研究小说,提出,如果批评家关于小说的一系列概念妨碍了... [详细]

马尔库塞的一部重要学术著作。书名的全称是:《爱欲与文明-对弗洛伊德思想的哲学探讨》(Erosand Civilization a philosophical inquiryinto Freud)。1955年在波士顿出版。本书是马尔库塞根据1950~1951年在华盛顿大学精神病学院的讲稿整理... [详细]

英国小说家。生于布雷德福德。曾在伦敦学画,后在商业性画社工作。小说《全能学士》(1901)出版后弃画从文。第一部引人注目的作品是小说《路易斯的故事》... [详细]

法国哲学家、美学家、文学批评家。曾在巴黎大学学习古典文学,后在法兰西学院主持符号学讲座。死于车祸。其思想对后结构主义,特别是《泰凯尔》杂志同仁有指导意义。早期著作《写作的年度》反驳萨特所主张的文学干预时事、表现思想的文学纲... [详细]

美国小说家。生于马里兰州。毕业于约翰斯·霍布金斯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曾在母校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和纽约州立大学任教。常为《凯尼恩评论》和《老爷》杂志撰稿。长篇小说《流动的歌剧》(1956)、《路的尽头》(1958)、《烟草经纪人》(1... [详细]

阿尔都塞的成名之作,写于1965年。由八篇论文组成:《费尔巴哈的哲学宣言》(1960)、《论青年马克思理论》(1961)、《矛盾与多元决定》(1962)、《关于一部唯物主义戏剧的笔记》(1962)、《关于1844年手稿》(1963)、《关于唯物辩证法》(1963)、... [详细]

意大利法学家、哲学家,释义学的重要代表。1948年起先后在墨西拿、帕尔马、佛罗伦萨等大学任教,后任罗马大学罗马法教授,并在该校创办解释理论研究所。着重从法学角度研究解释理论,认为解释是一个过程,其目的和结果是理解,解释的任务在于使... [详细]

英国美学家、文艺批评家。曾就学于剑桥大学。后成为英国著名学术团体“布卢姆斯伯里学会” (TheBloomsbury Circle)的重要成员。哲学上受摩尔新实在论影响和英国经验主义传统熏陶。美学上主要对后期印象派的创作实践与艺术思想进行深入的... [详细]

葡萄牙女作家。生于阿马兰特的梅安镇。中学毕业后靠自学开始文学创作。受卡夫卡影响,倾向超现实主义。处女作短篇小说《被封锁的世界》(1948及相继发表的小说《超人》(1950)、《不受欢迎的故事》(1951-1953)引起文学界的关注和普遍赞赏。... [详细]

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马尔库塞设想的革命方法之一。指对人本能的需要结构的彻底改造。马尔库塞认为,在当代发达工业社会,技术不仅渗透于社会的经济领域,而且渗透到文化、政治领域,成为统治阶级的新的控制手段。统治者通过各种传播手段制造... [详细]

瓦尔特·本雅明出生于一个富有的犹太家庭,从小受犹太教的深刻影响,1912年进入弗莱堡大学攻读哲学,受到新康德主义的影响。后又在慕尼黑、伯尔尼等大学就读并获博士学位。在校期间积极参与学生政治活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本雅明结识了马... [详细]

法国哲学家梅劳-庞蒂阐述他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著作,写于1955年。该书在“前言”中揭示了全书的基本线索:“本书不是要在政治基础上,而是要在政治哲学的基础上罗列经验”。全书从马克斯·韦伯的时期开始。第一章主要论述在马克斯... [详细]

该书是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成为“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的标志性作品,写于1960年。其主要思想意图是用马克思主义对存在主义进行改造和补充。萨特认为,人的基本特征是面临匮乏,具有需要,而实践是克服和否定需要的总体化努力,是否... [详细]

法国著名哲学家,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列斐伏尔的代表作之一。1938年出版。该书的主要内容为: (1)从存在主义的“存在本体化”出发,认为自然界本身是“无动于衷”的,人通过自己的活动使自然界发生变化,由无意义变为有意义。... [详细]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和社会批评家,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赖希的重要著作。原为作者1928年在维也纳一次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后经整理、充实,于1929年在德国和苏联同时发表。该书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认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 [详细]

亦译“波芙娃”。法国哲学家、作家、文学评论家,存在主义者。曾就读于巴黎大学。1929年通过哲学教师资格考试,同年结识萨特,后成为他的同道和终身伴侣。曾在法国教授哲学。信奉萨特的本体论学说,又据此着重考察了道德现象。她的小说《女客... [详细]

除南斯拉夫实践派以外的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中最有影响的哲学派别。其成员于1955年开始公开活动,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柯拉柯夫斯基、鲍乌曼、维尔菲尔等人。主张把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改造成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从官僚主义、波兰和共... [详细]

加纳英语诗人、小说家。早年留学欧美。历任加纳议会议员。1940年发表诗集《不朽的业绩》,1944年发表小说《爱米利亚的许诺及其实施》。此后出版诗集《战争回忆录》(1946)、《用诗体写成的故事》(1947)、《加纳在歌唱》(1965);小说《本塔医...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