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献
-
-
文史春秋
第七个塾师毛泽东与毛宇居一代伟人毛泽东与他的第七位塾师、堂兄毛宇居 ,几十年来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亲情、乡情、师生情 ,领袖与百姓情 ,情真意切 ,令人难以忘怀。1906年仲秋 ,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天高气爽 ,草碧枫红 ,弯弯曲曲的石板古道上有两个行人。走在前面的是一位年近40岁的中年汉子 ,黑红色的脸膛 ,穿着一件士林蓝布长衫 ,身板结实 ,步履稳健。紧跟在他身后的是一个13岁的少年 ,他比同龄的孩子要高出一个头 ,饱满的天庭下有一双黑而有神的大眼睛 ,闪动着聪慧的光芒。中年汉子叫毛顺生 ,是韶山冲一个比较富裕的农民 ,少年叫毛润之 ,这就是后来改变中国命运的一代伟人毛泽东。这次 ,父亲领着他到井湾里蔡家塘私塾毛宇居门下去读书。在此之前 ,毛润之已读完了6年“子曰诗云” ,其间六进六出 ,换了6所私塾 ,拜了6位先生。毛宇居是第七位了 ,也是最年轻的一位 ,他与毛润之都是“泽”字辈 ,未出五服的堂兄弟。毛顺生父子刚踏进堂屋 ,毛...
(本文共6页)
阅读全文>>
-
-
党史文汇
1959年,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一天,毛泽东请来了韶山公社党委书记和韶山冲党总支书记,说:“我离开韶山这么多年了,想请乡亲们吃顿便饭,叙叙旧情,我要请的人有:毛宇居……”毛宇居和毛泽东是什么关系?毛泽东要请的人当中,名列第一的为什么不是别人,而是毛宇居?一毛宇居是毛泽东13岁上私塾时的老师,也是长他13岁的一位堂兄。毛宇居精通四书五经和诗书词赋,写得一手好字,做得一手好文章,被人们称为“韶山一支笔”,也有人称他为最有学问的“纯”儒。慕毛宇居之名,毛泽东于1906年13岁时,转到毛宇居这儿读书。毛宇居严禁他的学生在课堂上看教课书以外的“闲书”、“杂书”,这就和一向最爱看《西游记》、《三国演义》等课外书的毛泽东产生了矛盾。加之,毛宇居只比毛泽东大13岁,而且同辈,毛泽东只称毛宇居为“大哥”,而不称“先生”。因而,对于这位“大哥”严禁看“闲书”的“禁令”,毛泽东有时也就不太十分“从命”了。一次,毛宇居要...
(本文共4页)
阅读全文>>
-
-
党史文汇
五1949年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某部迈着胜利的步伐跨入了韶山。“老先生,”一位解放军的指挥员礼貌地对毛宇居说:“您老人家知道毛主席在韶山还有哪些亲友吗?”“知道,知道。”毛宇居连连点着头,“他们天天在盼你们回来呀。”“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6军138师师部的宣传干事。”年轻的指挥员说,“奉上级指示,我们路过韶山时,要寻找毛主席的亲友,老先生,您能陪我去找一下吗?”“可以,可以。”毛宇居边说边走,“完全可以,解放军同志,你跟我来吧。”毛宇居领着这位年轻的指挥员向毛泽东的旧居上屋场走去。“解放军同志,”毛宇居指着旧屋对年轻的指挥员说,“这就是毛主席的旧居。”说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从屋内走了出来。“这位是毛主席弟弟毛泽覃的岳母周陈轩老人。”毛宇居指着白发苍苍的老大娘说,“她孤身一人住在这里,生活清苦得很。前些日子国民党到处在抓她,因为她给地下党送了信。”“啊。”年轻的指挥员走上前去,紧紧攥住周陈轩老大娘的双手,“老大娘,您...
(本文共4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