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谢谦
出版:四川人民出版社
页码:1-631页
字数:590千字
电子版价格:¥25.60
简介:本册工具书共收录645条词条。

您购买后即可:1、在线阅读全部词条
       2、下载阅读本书
下载App,随时查阅本书
分享到:

《国学基本知识现代诠释词典 》

仅显示词条 显示摘要
儒教     

历代王朝的国家宗教。因宗奉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故称儒教或孔教。但儒教并非创自孔子,而是比儒家学派要古老得多的华夏民族的传统宗教。这一传统宗教是多神教,以天地祖宗为崇拜对象,其宗教活动以 “祭祀” 为主要内容,这就是《尚书·尧典... [详细]

天地人     

儒教信奉的三元神,即天神、地祇、人鬼。天神以上帝为尊,辅之以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诸神。在中国古人心目中,天空就是天神居住的地方,称为天廷。日月星辰诸神又称为天官,分别掌管着人类的命运,例如文昌星主管文运,司命星主管人命,司禄星主管... [详细]

上帝     

儒教的至尊神。上帝观念并非来自西方的基督教,而是华夏民族固有的宗教观念。在商朝的甲骨卜辞中,就已经有了“帝”这个字,据近代学者王国维的考证,“帝”是 “蒂” 的初字,即花蒂之蒂,即万物之始,于是商民族就用这个字来尊称他们的始祖神... [详细]

五帝     

五位天帝。在中国古代,“五” 是一个神秘的数字,天地有东、南、西、北、中五方,音乐有宫、商、角、徵、羽五音,动物有鳞、羽、倮、毛、介五虫,植物有麦、菽、稷、麻、黍五谷,颜色有青、赤、黄、白、黑五色,味道有酸、苦、甘、辛、咸五味,... [详细]

感生帝     

帝王在天上的父亲。中国上古已经有帝王感生的神话,例如,殷人的始祖契是其母简狄吞吃了神鸟的卵而生,周人的始祖后稷则是其母姜嫄踩了巨人的脚印而生。这种感生神话后来与五帝观念结合起来,于是就有了感生帝的说法。根据五行家的说法,天有... [详细]

社稷     

国家的象征。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两者本来各不相干。“社”字在甲骨文中与“土”字一样,作 “”, 象男性生殖器。也就是说,社起源于原始时代的生殖崇拜。在春秋时代,还可以看见这种原始崇拜的流风余韵。例如在齐国,每逢社祭之日,少男少... [详细]

后土     

地祇之尊。据《国语·鲁语》 记载,共工氏统治天下的时候,其子句龙为后土,能治理九州,所以后人就把他作为社神来祭祀。在甲骨文中,土与社的写法相同,后土就是社。这样说来,后土原来是人鬼,后来才转化为地祇,成为土地之神。而且后土原来与社... [详细]

祭礼     

儒教祭祀鬼神的礼仪。又称吉礼,吉训为福,就是祭神祈福的意思。儒教是多神教,其祭祀的对象非常多,分为天神、地祇、人鬼三类。其名目也非常繁多,在古代,国家专门设有礼官,来掌管祭祀鬼神的典礼。古人对鬼神之祭非常重视,不但杀牲,也曾经杀... [详细]

郊社     

天子祭祀天地的国家大典。郊指冬至日祭天于国都南郊,社指夏至日祭地于北郊。这两项祭典都在郊外举行,所以常常又统称为 “郊”。在古人的观念中,南方为阳位,所以在南郊祭天,天圆,所以南郊的祭坛筑成圆形,称为 “圆丘”; 北方为阴位,所以在... [详细]

封禅     

儒教最隆重的宗教仪式。封,指在泰山上筑坛祭天,禅指在泰山附近的梁父山筑坛祭地。在古人心目中,泰山不但居于中国之中,而且是众神所居的神山,是通天之山。古代甚至有“中国人死后魂归泰山” 的说法(见 《后汉书·乌桓传》)。在泰山上筑坛... [详细]

明堂     

儒教的宗教建筑。据文献记载,明堂始创于黄帝,夏代叫 “世室”,商代叫 “重屋”,周代才叫 “明堂”。古代文化的中心在宗教,而明堂则是以宗教为中心,集宗教、政事、教化为一体的所在,是古代最高统治者的“大本营”。清代学者阮元在 《明堂... [详细]

宗庙     

祖庙,祭祀祖先的所在。庙的本义是貌,在祖庙中,不但设有先祖的牌位,还要供奉祖先的遗像,以使子孙想见祖先生时的形貌。儒教以孝亲为人伦之根本,而孝亲又以祖先崇拜为基础。祖先崇拜的前提是相信鬼神的存在,即祖先的在天之灵可以祸福子孙,所... [详细]

天命     

儒教的基本教义之一,即天神或天帝的意旨。“天” 最初的意义是 “颠”,即头顶,甲骨文的 “天” 字象人形,上面一横特粗,象人的头部,引申为头顶上的空间。“天” 字在商周之际具有神秘的意义,指最高主宰神,与上帝同义,所以又时常称 “天帝... [详细]

天子     

儒教的基本观念之一,特指统治天下的人间帝王。《礼记·曲礼》: “君天下曰天子。” 君临天下的帝王之所以叫天子,据《白虎通德论》 的解释,是因为“王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也。”这种观念又具体演化成“感生帝”的神话,即帝王除了自己的生... [详细]

祖宗     

儒教的基本教义之一。祖与宗,原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祖的本字作 “且”,象男性生殖器,是原始宗教生殖崇拜的反映;宗,本字作 “示”,则是一种祭祀的名称。后来意义转化,以有功于氏族或民族的先圣为祖,以有德于氏族或民族的先贤为宗,即所谓 ... [详细]

鬼神     

华夏民族最源远流长的宗教观念。距今二万五千至五万年前,也就是山顶洞人时代,就已经有了灵魂不死的观念。古人相信人死后灵魂依然存在,在儒家经典中,称为 “鬼” 或 “鬼魂”。《礼记·祭义》: “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 除了人鬼... [详细]

儒教的基本教义之一。所谓 “神道设教”,就是以鬼神之道立教,语出 《周易·观卦》: “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古人信仰鬼神,所以设教施政要以鬼神为本,才能使天下信服。《礼记·祭义》 即说: “明命( “尊而名之” 之意) 鬼神,以... [详细]

孔子 (前551—前479) 的尊称。“圣人” 是儒教的最高尊号,只有品德最高的人才能得到此项殊荣。在儒教经典中,被称为圣人的有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其中只有孔子才不是帝王。孔子被尊为圣人,是因为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详细]

亚圣     

孟子的尊称。孟子(前372—前289) 名轲,战国时代儒教传人之一,以 “传道” 为特点,与以 “传经” 为特点的荀子并称 “孟荀”。东汉赵岐注 《孟子》,称孟子为 “命世亚圣之大才”,始给他戴上 “亚圣” 的桂冠。但这只是民间的一家之言,并非... [详细]

经学     

儒教经典阐释学,即注经之学,是中国自西汉至清代的最高学问。古人将学科门类一分为四,即所谓“经史子集”,经学居于首位。按照今天的学科分类,经学却很难找到归属,因为它既不是文学、史学、哲学,也不是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或其它什么学...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