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大臣、诗人。兮氏,名甲,字伯吉甫。尹为官名。伐狁有功,为卿士。乃《诗经》中极少数名字可...
[详细]
《中国文学大辞典》
字数(117)
春秋时鲁国大夫。与鲁僖公(前659—前627在位)同时。为《诗经》中极少数名字可考的作...
[详细]
《中国文学大辞典》
字数(105)
春秋时女诗人。为卫宣公之子公子顽与其后母宣姜的私生女。幼年即闻名于诸侯,许穆公与齐桓公皆向卫国求婚。她有志嫁齐,以齐为大国雄邦,可救卫之危难。卫侯不听,遂嫁于许。约十年后,卫亡于狄,宋桓公迎卫遗民于漕邑,而许不能救。许穆夫人奔...
[详细]
《中国文学大辞典》
字数(242)
春秋末期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一称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曾任周守藏室之史。传孔子适周,曾向他问礼。后退隐。其学重“道法自然”,提倡无为而治,要求回复原始社会的淳朴生活,故反对一切文化学术和高谈文化学术的...
[详细]
《中国文学大辞典》
字数(422)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为宋贵族。少贫贱。长为委吏、乘田。又聚徒讲学,从事政治活动。年五十任鲁司寇,摄行相事。后又周游列国,终不见用。晚年返鲁致力教育及文化整...
[详细]
《中国文学大辞典》
字数(829)
即孔子。...
[详细]
《中国文学大辞典》
字数(6)
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创始人。名翟。鲁国(一说宋国)人。曾任宋国大夫。初习儒术,后自开一派,招徒游说诸侯,使墨家成为与儒家齐名的当世显学。其学重兼爱尚同,又本下层人民利益,主张尚用节用。故论文不取无实用价值的刻镂雕琢,...
[详细]
《中国文学大辞典》
字数(424)
即墨子。...
[详细]
《中国文学大辞典》
字数(6)
战国思想家。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鲁国贵族孟孙氏后裔,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历游齐、宋、滕、魏等国,见梁惠王,曾任齐宣王客卿,标榜唐虞三代之德,提倡“仁政”、“王道”,反对诸侯争霸。各国诸侯认为其学说迂阔而不合...
[详细]
《中国文学大辞典》
字数(510)
即孟子。...
[详细]
《中国文学大辞典》
字数(6)
战国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曾任蒙漆园吏,生活贫苦。楚威王闻其贤,于水滨聘其为相,不就。又传曾隐居南华山,妻亡,鼓盆而歌,以示旷达。“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
[详细]
《中国文学大辞典》
字数(688)
即庄子。...
[详细]
《中国文学大辞典》
字数(6)
战国楚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离骚》)。故里屈邑,一般指丹阳秭归(今湖北秭归)。为楚王室同姓贵族,先世历代均任楚国要职。初深得楚怀王信用,曾任三闾大夫、左徒等职。参与议论国事,应对宾客,起草宪令,推行变法。外交上主...
[详细]
《中国文学大辞典》
字数(1046)
战国楚辞赋家。出身寒微,仕途失意。或称为屈原弟子,曾为楚襄王小臣。《汉书·艺文志》著录其赋十六篇,篇目已无可考。《楚辞章句》说其赋有《招魂》、《九辩》二篇;《文选》载有其《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
[详细]
《中国文学大辞典》
字数(387)
战国楚辞赋家。约与宋玉同时。《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云:“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
[详细]
《中国文学大辞典》
字数(140)
或作景庆、景瑳。战国楚辞赋家。与楚王同姓。《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云:“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
[详细]
《中国文学大辞典》
字数(135)
战国思想家、文学家。名况,时人又尊称为荀卿,因荀、孙音近,故又称“孙卿”。赵国人。齐湣王晚年与齐襄王期间,两度游学稷下,齐惠王时被奉为最富声望的学者,三次担任祭酒,韩非、李斯等皆为其弟子。后被谗,去齐至楚,楚相春申君曾两次任他为...
[详细]
《中国文学大辞典》
字数(494)
即荀子。...
[详细]
《中国文学大辞典》
字数(6)
战国末期思想家,法家思想集大成者。出身韩国贵族世家。曾与李斯同学于荀况。善刑名法术之学,为人口吃,不善言辩,却勤著述。见韩国削弱,屡谏不用,愤而退居,著述十万余言秦王政见其书,大为叹赏,恨不能与之同游。因急攻韩,迫韩王遣非入秦,又...
[详细]
《中国文学大辞典》
字数(419)
秦代政治家、文学家。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人。少时为郡小吏,后从荀卿学帝王之术。于秦庄襄王二年(前248)入秦,历任长史、客卿、廷尉、丞相。佐秦王政统一中国,参与一系列重大决策。始皇死,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杀始皇长子扶苏及大将蒙恬...
[详细]
《中国文学大辞典》
字数(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