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及利亚是主要的绿茶消费国之一, 消费量仅次于摩洛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阿尔及利亚每年进口中国绿茶约2 000吨,大战中交通受阻,从日本进口绿茶跃居首位,曾年达3 000余吨。50年代初,每年进口中国绿茶恢复到1 000吨。1956年, 由于中国...
[详细]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
字数(539)
埃及是非洲主要的茶叶消费国之一,所需红茶全部进口。年进口量5万余吨。主要供应国为印度,约占40%; 斯里兰卡约占25%;其余还有东非、孟加拉、印度尼西亚和中国。中国对埃及年出口茶叶长期维持在2 000吨左右。1958年以前, 中国对埃及出口茶...
[详细]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
字数(592)
茶树无性系品种之一。原产福建省建瓯县。灌木型,分枝部位低,从地面即开始分枝, 分枝角度大, 树姿开张,长势较旺。叶片略上斜着生, 叶长5.5~8...
[详细]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
字数(195)
针形炒青绿茶之一。1959~1962年在湖南安化县创制。产品分特级、一级、二级。安化松针以外形细直、秀丽, 状似松针而得名。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 虫伤叶、紫色叶、雨水叶、露水叶、粗壮和节间过长的大叶都不采。鲜叶采下后, 薄摊在篾盘...
[详细]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
字数(718)
茶树有性群体品种之一, 又系全国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的国家良种之一。原产湖南省安化县云台山,现分布在湘中、湘东、湘北等主要茶区。属灌木型, 中叶类, 一般叶长8~10厘米, 叶宽3~4.5厘米,叶片有长椭圆、椭圆或卵圆等多种形状, 其中...
[详细]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
字数(407)
中国高等农业院校中培养高级茶叶科学技术人员的教学单位之一。它的前身是复旦大学茶叶专修科 (见复旦大学茶叶组)。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茶叶专修科调整到芜湖安徽大学农学院,1954年2月安徽农学院独立建院,并于7月迁至合肥。1956年茶叶专...
[详细]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
字数(1148)
中国省级茶叶研究单位之一。所址设在安徽省祁门县。1915年在原安徽省祁门模范茶场旧址的基础上改建,开始以生产祁门红茶为主。1950年后才进行少量茶叶科研工作,1955年改名为祁门茶叶试验站,转入以茶叶科学研究为主。1960年划归安徽省农业...
[详细]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
字数(680)
安微省农业科学院祁门茶叶研究所育成的几个茶树无性系品种,包括安徽1、3、7号, 都是从祁门群体品种中槠叶类型分离选择育成的。安徽1号 灌木型, 大叶类, 中生种,树姿直立,分枝中等。叶水平着生, 叶形椭圆, 叶面微隆起, 叶长11.5厘米, 叶宽...
[详细]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
字数(729)
见刺蛾。...
[详细]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
字数(8)
澳大利亚是世界主要茶叶消费国之一。1978~1982年平均每年进口茶叶约2.3万吨,年人均消费量1.7千克。进口茶中99%是红茶,主要来自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印度、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中国茶叶对澳大利亚出口很少,1978年为354...
[详细]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
字数(759)
19世纪末20世纪前半期俄罗斯著名生物化学家之一,苏联科学院院士,苏联茶叶生物化学的创始人和组织者。十月革命前, 巴赫在从事化学工作的同时, 也从事社会活动。1921年巴赫在莫斯科人民保健委员会生物化学研究所工作, 对生物化学的发展和为...
[详细]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
字数(411)
扁条形烘青绿茶之一。产于四川省巴县石岭乡。于20世纪80年代初用福鼎大白茶鲜叶作原料创制而成。因采摘细嫩、密披白毫而得名。畅销香港、澳门、日本、美国等地区和...
[详细]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
字数(214)
在色、香、味、形方面显示白茶品质特点的性状。白茶白色芽毫多, 汤浅黄, 毫香显, 毫味重。按芽叶嫩度和鲜叶的茶树品种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和贡眉三种。白毫银针纯为毫芽, 不带梗蒂 (俗称银针脚), 肥壮长大, 形状如针, 色泽银白, 香气清...
[详细]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
字数(349)
茶叶审评之一。对照标准样茶对成品白茶的外形、内质进行感官审评以鉴定其品质优次和级别高低。外形主要评嫩度、色泽、形状和净度, 内质主要评汤色、香气、滋味、叶底。嫩度评白毫银针, 看芽头的肥瘦, 白牡丹等则看毫心肥瘦、毫心含量以及...
[详细]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
字数(374)
芽形白茶之一。1796年创制于福建省福鼎县。采用菜茶群体茶树芽头制成。于1855年开始改用大白茶肥壮芽头制银针, 芽壮毫显, 洁白如银。1881年已有出口, 历销德国、法国、爱尔兰等国。白毫银针芽长近寸, 披复白毫, 毫香鲜嫩, 尤以福鼎县太姥...
[详细]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
字数(364)
茶叶审评之一。对照毛茶标准样对白茶初制产品的外形、内质感官评定其品质优次和级别高低。评外形以嫩度,色泽为主,结合形状和净度。评嫩度比芽头含量、壮瘦和叶张的厚薄。以芽头多、叶张肥嫩的为好, 芽头瘦小、叶张单薄的为差。评色泽比芽...
[详细]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
字数(530)
花朵形白茶之一。1922年创制于福建省建阳县水吉乡, 福鼎、政和、松溪等县及台湾省有少量生产, 历来销东南亚各国。白牡丹采用一芽二叶初展嫩梢制成, 绿叶夹银白毫心, 以叶背垂卷、形似花朵而得名。叶色面绿背白,称之为青天白地。叶脉在萎...
[详细]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
字数(481)
又名落骨种、白样。茶树无性系品种之一。原产福建省安溪县,有百余年栽培历史。灌木型, 小叶类, 晚生种。树姿半开张,分枝密。叶片水平状着生...
[详细]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
字数(182)
见刺蛾。...
[详细]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
字数(8)
见烘干机。...
[详细]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
字数(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