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献
-
-
中国大学教学
“菌物学”是现代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高等农林院校大学本科农学与植物病理学、林学与林木病理学和部分综合性大学生物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植物病理学、林木病理学、植物检疫学、林木菌根学、食用菌栽培学、药用真菌学、真菌生理生态学和真菌遗传学等课程的必修基础课程。近年来,东北林业大学的菌物学教学队伍对本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目前本课程已经成为学校的精品课程。我们对本课程的总体建设思路和做法如下。一、充分认识加强“菌物学”本科教学的重要性菌物是一类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历史古远、分布广泛的细胞生物,是包括真菌、卵菌和黏菌在内的复系和并系共存的类群,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由于这3类菌物之间没有共同的进化历史,因此并不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但是,它们确实在形态学、营养方式和生态学上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形成了一个关系非常密切的类群,因此还是由真菌学者们继续研究这些生物。真菌作为真核生物的原始代表,具备了原核生物和高等真核生物间所缺乏...
(本文共3页)
阅读全文>>
-
-
中国林业教育
“菌物学”是高等农林院校森林保护、植物保护和园林植物保护专业的本科基础课程,是“普通植物病理学”“林木病理学”“资源真菌学”“药用真菌学”和“真菌遗传学”等课程的先修课程,该课程集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体[1]。野外实习是“菌物学”课程基础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通过实践教学,达到锻炼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菌物学”课程野外实习教学的特点(一)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菌物学”课程野外实习是培养农林院校本科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2-3]。其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具备认识菌物、掌握菌物特征以及收集菌物标本的能力,是加强和提高学生菌物理论知识的重要实践活动[4-6]。在野外实习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记、多想,比较各种不同生境的菌物类型和形态特征,提高学生对野外菌物的认知水平,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7]。(二)具有较强的融合性与其他专业课程实习相比,“菌物学”课程野外实习具有...
(本文共4页)
阅读全文>>
-
-
中国林业教育
菌物包括真菌、卵菌和黏菌3大类,全世界菌物物种约有150多万种。菌物学作为现代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菌物形态、分类、生理、生态、遗传变异以及应用等规律的科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农林院校的“菌物学”与综合大学的“菌物学”相比较,更多地强调在掌握菌物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重点学习菌物分类及其主要类群,使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农林生产问题。例如,在植物病害中,由菌物作为病原引起的植物病害种类最多,约有3万种。为了有效地控制病害,就必须应用菌物学知识和技术准确鉴定真菌性病害病原的种类、了解真菌病原生理生化性状以及遗传学特性。在农林院校课程设置中,“菌物学”作为植物保护、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自然保护区、农学、林学、园林等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习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害诊断、森林有害生物控制和森林保护学综合实习等课程的基础[1]。在森林保护、林学、保护区专业“菌物学”课程教学中,我们合理定位教学目标,优化和重组...
(本文共4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