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牙齿发育

牙齿发育,从牙胚出现开始,经过各种组织的形成、钙化、直至牙尖完全闭合,有一个连续的成熟过程。乳牙的钙化于胚胎3个月开始,3岁时完成;恒牙 (不包括第3磨牙)的钙化时间为生后4~6个月(第1磨牙例外,为胚胎8个月) 到14~15岁。牙齿穿出牙龈和脱落与全身生长发育有关,但可受外来因素如炎症、邻近牙齿的排挤或嵌塞等影响。牙齿发育及穿出顺序见下表:牙齿钙化和穿出年龄牙 齿开始钙化牙冠钙化完成穿出牙龈牙根钙化完成代号名称乳牙Ⅰ(A)... (本文共1186字) 阅读全文>>

相关文献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信号通路在小鼠牙齿发育中的表达及其作用

福建畜牧兽医
福建畜牧兽医

小鼠牙齿发育是研究脊椎动物器官发育过程和机制的常用模式系统,包括诱导、分化及其模式形成等。小鼠牙齿发育从起始阶段牙齿发生位置预定到最后细胞的终末分化,都是牙上皮和牙间充质相互诱导的结果[1]。小鼠牙齿发育过程受多条信号通路调控,这些信号通路主要由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生长因子(配体)、与相应配体特异结合并将信号传入细胞内的细胞膜受体以及细胞内接收信号并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的转录因子等构成。目前在小鼠牙齿发育过程中已发现的关键信号通路有四大类,分别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FGFs)、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Proteins,BMPs)、刺猬蛋白(Hedgehog,Hh)和Wnt(Wingless/Int)四个信号通路[2]。其中FGFs信号通路是一个保守家族,参与哺乳动物舌、上腭板、下颌下腺等颅面部器官的发育,在牙齿发育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FG... (本文共5页) 阅读全文>>

权威出处: 《福建畜牧兽医》

牙齿发育不全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前言牙齿的形成始于口腔上皮和颅面神经脊来源的间充质之间的一系列连续的相互作用。它们的形成包含了一系列精确协调的分子和形态发生事件。研究发现在许多生物例如果蝇、斑马鱼、非洲爪蟾蜍和小鼠中大量调节基因和牙齿形成的全部过程都有关联(模式发育、形态形成、细胞分化和矿化)。这些基因的大多数属于进化上保守的信号通路,在胚胎发育期间调节上皮和间充质的信号交流。这些信号分子与特异性转录因子共同组成了牙齿发生的分子印迹,并促成了多样的、功能特异的牙齿外貌形状。参与牙齿形成过程的许多基因的突变可以导致小鼠牙齿发育缺失或者牙齿缺陷。人类的牙齿发育机制仍未像小鼠那样明确,但是,可以从小鼠众多调节基因的突变中洞悉导致人类牙齿缺失或缺陷的遗传学机制。1牙齿发育的简要过程不同遗传通路精确的相互协作引导着人类面部特征的形成,牙齿发生就是这一过程的典型范例。动物实验显示牙齿发育需要一系列来自上皮和间充质的信号分子的相互作用,其中包括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转录因子和修... (本文共4页) 阅读全文>>

牙齿发育与再生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器官的发育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在脊椎动物中,器官的形成通过细胞群与细胞群间的相互作用得以实现,通常表现为上皮与间充质间的相互作用。牙齿的发育过程,包括由胚胎早期预定成牙部位到发育形成完整的牙齿,是一个复杂的连续过程,需经过发育起始、增殖、上皮-间充质相互诱导;形态分化;组织分化;基质沉积;钙化、成熟和牙齿萌出等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事实上就是牙源性上皮与颅神经嵴来源的牙源性间充质之间相互诱导、相互作用的过程[1],涉及包括生长因子、转录因子、受体分子以及组织特异的基质蛋白等在内的不同分子组成的信号网络系统,对发育的形态结构进行精确的调控。组织工程学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生物技术领域中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主要是利用干细胞进行组织修复和器官再生的研究。随着年龄的增长,几乎所有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牙齿缺陷或缺失。据了解,目前世界上大约有20%的人口存在牙齿缺失。利用干细胞,结合组织工程相关技术,进行牙齿再生的研究,最终目的是使患者能够... (本文共6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