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献
-
-
中原文化研究
禹是华夏先民共同传颂的远古英雄,广泛记载于各类先秦文献中。西周文献稀少,所述禹的事迹相对简单。东周史著中,禹的形象逐渐丰满。战国诸子根据自身学术建设的需要,对禹的故事做了大量演义与加工,相关记述最为丰富。而在带有早期宗教与巫术性质的《山海经》中,禹又颇具神秘色彩。不同时代、不同属性的文献,塑造了具有不同特征的禹的形象。单线型的“层累叠加”模式,不足以处理先秦文献之间错综多元的复杂关系。以下对这一主题试作讨论,敬呈专家指正。一、西周文献中的“禹绩”与禹的农稼之祖形象西周文献中,禹的事迹十分简单,且内容基本一致,主要包括治水与疆理土地两个方面。《诗·大雅·文王有声》:“丰水东注,维禹之绩。”郑玄笺:“昔尧时洪水,而丰水亦泛滥为害。禹治之,使入渭,东注于河。”[1]526这是将丰水东注,经渭水最终东入于河视作禹治水的功绩。《诗·大雅·韩奕》又云:“奕奕梁山,维禹甸之。”毛传:“甸,治也。禹治梁山,除水灾。”郑玄笺:“梁山之野,尧时俱遭...
(本文共9页)
阅读全文>>
-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一、前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有抄录古史的《容成氏》一篇,存简五十余枚,其内容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列举容成氏等传说中最早的上古帝王;第二部分陈述尧、舜之事迹,他们和前面那些帝王相似,都是传贤不传子,政权皆以禅让转移;第三部分讲夏、商、周三代的更迭,兼及各朝之施政(尤详于禹)。整理者李零说:此篇所记“三代以上,皆授贤不授子,天下艾安;三代以下,启攻益,汤伐桀,文、武图商,则禅让之道废而革命之说起。前后适成对比”。[1]249从简文内容来看,作者推崇远古之禅让,裘锡圭认为此篇的著作时代与同样提倡禅让的郭店竹书《唐虞之道》及上博竹书《子羔》相近,应该都是在燕王哙禅让(前318年)事件失败之前写就的,其著成时代当不晚于战国中期[2]254-256。《容成氏》列叙尧前古帝,又详记周文王平九邦(1),颇能补载籍之缺,而所述禹画九州、商汤灭桀等,又与传世文献互有同异(2),对古史之研探提供了宝贵的线索。笔者在阅读竹书的过程中,发现...
(本文共7页)
阅读全文>>
-
-
中原文物
一、“禹娶涂山”的传说《尚书·皋陶谟》曰 :“ (禹曰 ) :予创若时 ,娶于涂山 ,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 ,予弗子 ,惟荒度土功。”关于禹娶涂山氏的记载还见于 :《楚辞·天问》 :“禹之力献功 ,降省下土四方。焉得彼涂山女 ,而通之台桑 ?闵妃匹合 ,厥身是继。”《吕氏春秋·音初》 :“禹行功 ,见涂山之女 ,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待禹于涂山之阳 ,女乃作歌。歌曰 :‘侯人兮猗’ ,实始作为南音。”《史记·夏本纪》 :“禹曰 :‘予辛壬娶涂山 ,癸甲生启 ,予不子 ,以故能成水土功。”《列女传·母仪》 :“启母者 ,涂山氏长女 ,夏禹娶以为妃 ,既生启。辛壬癸甲 ,启呱呱而泣 ,禹去而治水。”《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 :“禹三十未娶 ,行到涂山 ,恐时之暮 ,失其度制……因娶涂山 ,谓之女娇。”涂山是夏禹取代虞舜后与诸侯会盟之地 ,《左传·哀公七年》 :“禹合诸侯于涂山 ,执玉帛者万国。”涂山的地望在今安徽怀...
(本文共4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