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献
-
-
安徽史学
佐汤灭夏的商朝开国贤臣伊尹,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有关伊尹的纪念性遗迹主要分布在河洛和豫东鲁西南两个区域,而河洛地区是其主要活动范围。甲骨卜辞中涉及伊尹的资料有近40条,内容主要有两类:一是历代商王都把伊尹与先公先王一同祭祀,二是以伊尹为主宰风雨之神而向其祈雨。【注文1】伊尹的事迹在先秦经典文本五经、《楚辞》乃至《竹书纪年》《逸周书》以及《老子》《吕氏春秋》等20多种文献中均有记叙或提及。2010年出版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中的《尹至》和《尹诰》篇是新发现关于伊尹的珍贵资料。学术界对伊尹的名号、出身、如何就汤、就桀等问题的看法并不相同,清代以来的学者尝试以历史实证科学的严密逻辑对伊尹事迹进行合法性的考证,但对于上述问题依然众说纷纭,意见不一。如何正确解读使用“层累递增”的史料,是长期以来史学研究重点关注而迄今仍然未能妥善解决的问题。对于伊尹的资料从先秦至汉代不断增加的状况,也同样存在如何解读、使用的问题。考察伊尹史迹在...
(本文共8页)
阅读全文>>
-
-
中州学刊
先秦时期流传着大量关于伊尹的文献,这些文献中有很大一部分可以归于黄老学,《汉书艺文志》(以下简称《汉志》)“道家略”中首列《伊尹》五十一篇,可见伊尹在黄老学中的地位。本文拟以先秦文献中的伊尹为起点,探究《伊尹》类文献中所体现的黄老学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黄老学特别重视伊尹的原因。一、先秦文献中的伊尹早期文献中有大量关于伊尹的记载。在甲骨文中,有关伊尹的记载就屡见不鲜。陈梦家从五个方面论述伊尹在卜辞中的重要地位:(1)与大乙并见于一辞;(2)“伊尹五示”“伊五示”当是旧臣五示而伊尹为首,又有“又于十立:伊又九”,是伊尹与其他九臣为十位;(3)伊尹附祭于先王;(4)伊尹具有祈求风雨的能力;(5)伊尹和大甲至康丁二十三王,伊尹卒于大甲之时。①可见,伊尹死后地位十分尊崇,他不仅可以配祭商汤,而且具有祈求风雨的能力,俨如鬼神一般。春秋时宋人而仕齐的叔尸所铸铭文曰:“尸典其先旧……伊小臣唯辅。”②伊小臣即伊尹,上述铭文也记载了伊尹辅佐...
(本文共6页)
阅读全文>>
-
-
南都学坛
伊尹名挚,又称阿衡,相传是商代初年的大臣。他被认为是一位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多方面都做出过卓越贡献的杰出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甲骨卜辞中称他为伊尹、伊,与商汤(大乙)等殷商的先公先王一同被祭祀。金文中则称其为伊小臣,并称颂他对于商汤的辅弼和翦夏的贡献。在早期以儒家为中心的文献中,他是一位贤能的宰相和帝王师,他主要的事迹除了助汤伐夏,还在商汤死后做了汤王长孙太甲的师保。为了教育太甲,伊尹曾将太甲放之桐宫,他代为执政,在太甲悔过自新后,又迎回太甲,交还王权,并继续加以辅佐。然而这是一面之词,出土于晋太康年间的《竹书纪年》则说他放太甲之后被太甲潜出所杀,其内容与传世的典籍相抵牾。虽然有许多的学者加以辩解,但是,由于《竹书纪年》有非常高的史料价值,所以这一记载不容忽视。一、前人对伊尹的认识《竹书纪年》出土以前,人们对伊尹一致采取褒扬的态度,《尚书》《诗经》《左传》《史记》以及后来出土的甲骨文等都是如此。诸子百家中不仅儒...
(本文共9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