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周文王

西周奠基者,儒家推尊称道的圣王。姬姓,名昌,商纣时为西伯,也称伯昌。曾被商纣囚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北)。统治期间,“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史记·周本纪》),礼贤下士,并实行轻徭薄赋,安定农商的政策,士人归附,百姓拥戴,国势强盛。他解决虞、芮两国争端,使... (本文共335字) 阅读全文>>

相关文献

《周文王求贤图》国画

现代艺术
现代艺术

张英豪《周文王求贤图》国画68cm×... (本文共1页) 阅读全文>>

权威出处: 《现代艺术》

《程寤》与周文王、武王受命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周文王、武王受命是周克商的理论基础,学者对之很重视,讨论甚多。分析学者以往的研究,尽管取得一些成果,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尤为突出的不足之处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对于周文王、武王受命观念的由来尚未形成一致的结论。关于周文王、武王受命观念的由来主要有六种观点:《程寤》宣扬来自太姒之梦;《诗经·绵》“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阐发的“虞芮质平而文王受命”;《墨子》宣称的“赤鸟衔珪”;郑康成《尚书》笺“受殷王嗣位之命”;宋人王十朋主张的“受商王之命专征伐”;今人或以为“受商王之命为西伯”,目前尚未形成定论。第二,对于《程寤》缺乏恰当的诠释。清华简《程寤》:“太姒梦见商庭隹(惟)棘,乃小子发取周庭杍(梓)树于厥间,化为松柏柞棫。……王及大(太)子发并拜吉梦,受商命于皇上帝。”(1)一些学者加以解读,以为“棘”比喻为奸佞朋党,“松柏棫”比喻贤良善人(2);或“棘”象征小人,“松柏棫”象征人才或贤臣(3);都不能构成周取代商的寓意。或以为棘象征商... (本文共12页) 阅读全文>>

成都龙泉区北周文王碑再调查

敦煌学辑刊
敦煌学辑刊

一、北周文王碑概况北周文王碑刻于成都市龙泉驿区山泉镇大佛村八组大佛寺后的天落石上。大佛寺又名石佛寺,所在地为成都至重庆的古道靠近龙泉山顶路段柳沟铺。天落石现为半山坡耕地里一块孤零零的大石,大石东壁及北壁东端刻满了造像,龛与碑共编54个号,碑为第38号(图1)。1961 年被列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与第34号龛位于东壁正中(图2),碑右①侧的第34号龛是崖壁上最大龛,也位于崖壁中间最佳位置,龛内现为佛道合龛造像。现存北周文王碑为半圆形螭首,龟座,方形碑身,通高2.44米,宽1.24米。碑额阳文,竖刻15行,行4字,计56字,均刻于方格内,叙述刻碑人、刻碑原因及时间【注文1】。正文阴刻于较小的方格内,竖读40行,行34格,计1348字,叙述北周文王宇文泰的功绩。南宋王象之《舆地碑记目》中已有记载,之后明代曹学佺《蜀中名胜记》、清代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等均有著录【注文2】,《... (本文共11页) 阅读全文>>

权威出处: 《敦煌学辑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