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胡代光,高鸿业;丁冰
出版:经济科学出版社
页码:3-1369页
字数:2300千字
电子版价格:¥256.00
简介:本册工具书共收录3477条词条。

您购买后即可:1、在线阅读全部词条
       2、下载阅读本书
下载App,随时查阅本书
分享到:

《西方经济学大辞典 》

仅显示词条 显示摘要

西方最早出现的经济学说产生于古代希腊。公元前6世纪希腊人就开始探讨商品、货币、贸易和生息资本等问题,他们关于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的一些思想萌芽历史地成为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出发点。古希腊的经济思想可以划分为公元前6世纪及前期... [详细]

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4世纪属于罗马共和时代后期和帝国时代。古罗马的思想家对经济思想的发展所做的贡献在于:他们关于经济社会法制化和契约的观念,与公平价格相关的经济伦理和农学家的农场管理思想。一、法学家的经济法制观。罗马法学家有关... [详细]

西欧中世纪的基督教哲学,因在教会学院中讲授,故称经院哲学。11世纪以后罗马教庭确立了自己对宗教和世俗事务的无限权力,教会控制了整个社会的精神和文化生活,经院哲学成为当时包括哲学、道德、政治、经济等一切学术领域的统治思想。它主张... [详细]

中世纪经院哲学家对商品价格的一种解释。著名早期基督教思想家奥古斯丁(Saint Augustine,234~430)已明确提出了这一概念。随着封建社会内部商业的发展,不等价交换现象日益突出,加剧了社会矛盾。经院哲学家马格努(Albertus Magnus 1193?~... [详细]

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本家利益的一种经济学说和政策体系。产生于15世纪,16世纪和17世纪上半叶是全盛时期,17世纪下半叶逐渐瓦解,在英、法、荷、意、西、葡等国都曾流行。欧洲封建社会末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资本曾在社会... [详细]

16世纪到18世纪在德国有重要影响的一门学科,它是为培养替封建国家管理公私财务和行政工作的官吏而设立的,其内容包括财政、经济、行政、技术等知识。官房学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主张中贯穿着重商主义观点,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它认... [详细]

又称“劣币驱逐良币定律”。根据国家法令规定,同一面值的金属铸币具有同等的法偿能力,不管其实际重量和成色。由此,在流通过程中人们都愿意支付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从而使劣币充斥市场。而实际价值较高的良币则逐渐退出流通,被收藏、熔化... [详细]

欧洲封建社会末期形成的一种货币学说。它与货币名目论相对立,把货币与充作货币材料的金银等同起来,认为金银就是货币,货币就是金银,铸币的价值由金银本身的价值决定。它强调货币价值尺度、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主张货币必须有足量的... [详细]

同货币金属论相对立的一种货币学说。名目论认为货币是计量商品价值的一种符号,一种票证。货币无需有内在的实质的价值,它的价值只是一个名目,和货币材料的价值无关。这种观点只从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角度认识货币,强调含金银量不足的铸币... [详细]

18世纪下半叶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学派。它的领袖和创始人是弗朗斯瓦 · 魁奈(Francois Quesnay,1694~1774)。自17世纪末以来,法国封建政府长期推行重商主义政策,使已被封建租税剥削的极为困苦的农民又遭受国家牺牲农业... [详细]

重农学派的创始人魁奈的最重要的著作。《经济表》是对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进行理论概括的第一次尝试,可以看做资产阶级宏观经济学系统理论的开端。《经济表》原表第一版发表于1758年。1766年魁奈在《经济表的分析》一文中把原表简化... [详细]

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30年代反映英国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利益与要求的经济学说。马克思最早提出“古典经济学”这一概念,并明确指出:“古典经济学在英国从威廉·配第开始,到李嘉图结束,在法国从布阿吉尔贝尔开始,到西斯蒙第结束。”英国古典经... [详细]

认为商品价值决定于物化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的理论。劳动价值论,作为对商品交换关系的基础的认识早在西方古代和中世纪思想家著作中已有若干萌芽和粗浅看法。但在15世纪末到17世纪中叶重商主义思想居支配地位时期,由于这些看法只注意... [详细]

简称《国富论》,是A.斯密的代表作,也是政治经济学史上的一部划时代著作。它汇集和大大发展了一个多世纪以来经济思想的优秀成果,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使政治经济学开始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科学。马克思说:“... [详细]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关于价值理论最早的系统论述。在近代价值理论史上,W.配第(William Petty)首先提出了劳动决定价值的观点。A.斯密比配第进步之处,首先表现在他把价格从交换价值中抽象了出来,彻底摆脱了重商主义的影响。但斯密还没有... [详细]

A.斯密的经济理论体系的始点。他认为,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因素。因为有了分工,劳动者专门从事某项操作,便可以使他们提高技术熟练程度和水平;可以使他们避免由一种工作转移到另一种工作时通常所需的时间损失;也比较容易改良工具和... [详细]

一种对社会劳动性质划分的方法。重商主义者认为,只有在商业中,尤其是在对外贸易中所采用的劳动才是生产性劳动;重农主义者认为,只有从事农业的劳动才是生产性劳动。A.斯密克服了过去这些按行业来划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缺点,提出了按... [详细]

A.斯密对商品价值所作的错误分解的理论。斯密从他错误的收入决定价值的理论出发,认为商品价值只分解为工资、利润、地租三部分(v+m)。实际商品的全部价值应分解为c+v+m三部分,v+m只是商品中新创造的价值,斯密则把商品的总价值(c+v+m)与新... [详细]

参见“微观经济学”学科同名条。... [详细]

A.斯密最先系统阐述的反对任何限制经济自由的理论和政策。从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开始,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一些资产阶级学者即已陆续提出经济自由的思想。英国J.洛克认为,每个人对自己的劳动和劳动产品自然享有所有权,这种自然权...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