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来交换的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它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重属性(或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如食品可以充饥,拖拉机可以耕地等。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能成为商品...
[详细]
《利息学辞典》
字数(909)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的人类劳动。商品的二重属性之一。商品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商品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还可以用来交换,具有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
[详细]
《利息学辞典》
字数(632)
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效用。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如食品可以充饥,棉衣可以防寒,等等。在任何社会里,使用价值总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产品成为商品,使用价值就成为商品的一种属性。商品是用来交换...
[详细]
《利息学辞典》
字数(370)
商品的相互让渡或买卖。商品对其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而对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从而形成商品交换的必要性,包括物物交换和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买卖。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交换是以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为前提的。商品交...
[详细]
《利息学辞典》
字数(557)
亦称“价值法则”。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它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是: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商品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商品的价值以货币形式来表现就是价格,因此商品的等价交换要求价格符合于价...
[详细]
《利息学辞典》
字数(661)
把货币神秘化,就像迷信者崇拜偶像一样崇拜货币。它是由商品拜物教发展而成的。货币产生以后,它直接以价值的体化物出现,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人们只要得到货币,就可以用货币买到任何商品。由此产生一种假象,好像作为货币的金银具有能够换...
[详细]
《利息学辞典》
字数(620)
(一) 与一定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关系,或适应于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社会经济制度。在这个意义上,经济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上层建筑赖以建立的基础,它决定社会的形态。(二) 指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相应的交换、分配、...
[详细]
《利息学辞典》
字数(452)
一个国家范围内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总体。包括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等部门。科学、文化、教育等本身不是国民经济部门,但它们的存在和发展同国民经济有密切关系,因此也包括在社会主义国家制定的社会和...
[详细]
《利息学辞典》
字数(370)
亦称 “自给自足经济” 。指生产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式。自然经济是与商品经济相对立的,它排斥社会分工,每一个生产者或经济单位利用自身的经济条件,几乎生产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产品。列宁说:...
[详细]
《利息学辞典》
字数(571)
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商品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同社会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社会分工与不同所有者的存在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条件。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主要是简单商品经济,即商品生产...
[详细]
《利息学辞典》
字数(479)
(一) 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生产关系的总和。如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
[详细]
《利息学辞典》
字数(175)
指社会经济结构,即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占主要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历史上一定的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总和构成社会。人类社会发展存在五种基本的社会经济形态,即: 原始公社制、奴隶占有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
[详细]
《利息学辞典》
字数(386)
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占主要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马克思在 《政治经济学批判》 “序言” 中写道:“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
[详细]
《利息学辞典》
字数(326)
以一定生产关系联结起来的劳动者,运用一定的生产工具,通过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任何社会或民族,如果完全停止物质资料的生产,就很快会走向灭亡。人们从事生产,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即...
[详细]
《利息学辞典》
字数(387)
社会的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等制度的总称。社会制度的基础是社会经济制度,即社会发展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文化等制度都是由该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
[详细]
《利息学辞典》
字数(264)
流通是商品经济所特有的范畴。狭义的流通过程,即商品的流通过程; 广义的流通过程,即资金的流通过程。流通是社会生产过程的重要阶段,它把生产和由生产决定的分配同消费联系起来,成为生产和消费之间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流通的出现,是商品...
[详细]
《利息学辞典》
字数(314)
指一个国家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 所创造的价值的总和。从价值形态上看,它等于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减去周期内所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从实物形态看,它等于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社会...
[详细]
《利息学辞典》
字数(369)
指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部门内部进行的分配。国民收入分配的性质,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情形大致如下: 产业资本家首先占有全部国民收入 (v+m),然后把其中相当于可变资本的部分(v)作为工资支付...
[详细]
《利息学辞典》
字数(354)
是指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再次进行的分配。除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外,还有许多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如文教卫生...
[详细]
《利息学辞典》
字数(162)
指把物质生产部门所创造的一部分纯收入用于扩大再生产、发展非生产性的基本建设和建立物资后备。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剩余产品是积累的源泉。积累为各个社会形态所共有,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任何社会要使生产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
[详细]
《利息学辞典》
字数(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