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希腊文λóɣοɛ,音译“逻各斯”,意译“理性”、“理念”,兼有“词”、“理性”、“谈话”等义。该词源出希腊语Legein,意为“说”(to speak)。在哲学上涵义丰富,大体包括:任何讲的或写的东西,包括虚构的故事和真实的历史...
[详细]
《逻辑学大辞典》
字数(581)
logic一词导源于希腊文λóɣοɛ(逻各斯),原义为思想、理性、言词。中译名由中国近代严复在《穆勒名学》(译自穆勒《逻辑体系》一书)中首次使用。在现代汉语中,逻辑一词是多义的。(1)表示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如“中国革命的逻...
[详细]
《逻辑学大辞典》
字数(233)
旧译“名理学”、“名学”、“辩学”、“论理学”、“理则学”。关于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推理和证明的规律、规则,为人们正确地思维和认识客观真理提供逻辑工具。通常有广义与狭义的不同理解。狭义地说,逻辑学仅指关于有效论...
[详细]
《逻辑学大辞典》
字数(3668)
释文见“中国逻辑史”类。...
[详细]
《逻辑学大辞典》
字数(14)
释文见“中国逻辑史”类。...
[详细]
《逻辑学大辞典》
字数(14)
逻辑学的旧译。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留日学生田吴炤翻译日本十时弥的《论理学纲要》一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第一次把“逻辑学...
[详细]
《逻辑学大辞典》
字数(157)
逻辑学的旧译。首倡于孙中山。“凡稍涉乎逻辑者,莫不知此为诸学诸事之规则,为思想之门径也。人类由...
[详细]
《逻辑学大辞典》
字数(123)
先秦至明末清初时期中国本土逻辑思想、理论的统称,不包括印度因明和西方逻辑在这一时期的传播和发展。其特点是:以名辩(正名实、重论辩)为重点,以名、辞、说、辩为主要内容;对运用譬式类比进行辩说有深入研究,使其成为一种普遍的逻辑方法...
[详细]
《逻辑学大辞典》
字数(1640)
发源于古希腊并主要为欧洲各国所继承和发展的一种逻辑学说体系。同中国古代逻辑、印度因明并列的世界三大逻辑体系之一。中世纪阿拉伯人的逻辑思想和学说属于这一传统。近现代属于这一传统者,地域不论,也概称西方逻辑。西方逻辑的发展主要...
[详细]
《逻辑学大辞典》
字数(947)
亦称“因明处”(Hetuvidyāsthāna)。印度佛家逻辑学。印度古典逻辑的主要流派之一。“因明”一词音译为“希都费陀”,最早见于《瑜伽师地论》。Hetu即“因”,指原因、根据、理由;Vidyā为“明”,其含义为知识、智慧。因明就是关于推理、...
[详细]
《逻辑学大辞典》
字数(1291)
释文见“传统逻辑”类。...
[详细]
《逻辑学大辞典》
字数(15)
泛指数理逻辑产生以前的形式逻辑。与“现代逻辑”相对。包括古典演绎逻辑和古典归纳逻辑,即由亚里士多德创立、经过中世纪和近代的演变而一直发展到19世纪的形式逻辑。传统逻辑主要研究性质命题(主宾式语句)及其推理——三段论。传统逻辑...
[详细]
《逻辑学大辞典》
字数(320)
释文见“传统逻辑”类。...
[详细]
《逻辑学大辞典》
字数(15)
释文见“辩证逻辑”类。...
[详细]
《逻辑学大辞典》
字数(15)
亦称“符号逻辑”。用数学方法去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数学方法指用一套表意符号(即人工符号语言)表达思维的形式结构和规律,把对思维的研究转变为对符号的研究,从而克服自然语言的局限,消除歧义性,构成像算术或代数那样的严...
[详细]
《逻辑学大辞典》
字数(1901)
释文见“现代逻辑”类。...
[详细]
《逻辑学大辞典》
字数(15)
用形式化方法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学科。与“传统逻辑”相对。是传统逻辑发展的最新阶段。形式化指用一套意义可以解释的特制表意符号去表示词项、命题、推理,获得它们的形式结构(词项形式、命题形式、推理形式),从而把对词项、命...
[详细]
《逻辑学大辞典》
字数(1390)
形式逻辑的现代形态。其特点是采用公理化、形式化的方法,内容包括经典逻辑和非经典逻辑(如模态逻辑、时态逻辑、道义逻辑、认识论...
[详细]
《逻辑学大辞典》
字数(177)
释文见“现代逻辑”类。...
[详细]
《逻辑学大辞典》
字数(14)
亦称“标准逻辑”。主要指由弗雷格、罗素所创立的以二值逻辑为基础的命题演算和谓词演算系统。与“非经典逻辑”相对。其主要特征为:(1)有真假二值的逻辑;(2)以实质蕴涵为基...
[详细]
《逻辑学大辞典》
字数(229)